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
  第1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 一面 课 型 新授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王贯飞 审核人 陈洪鲜 授课时间 
  目
  的
  要
  求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重 点
  难 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教学方 法 合作、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情
  分析 
  教
  学
  步
  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以前曾学过鲁迅先生写的一些文章,你们知道他的为人吗?(指定学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可能知道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而对他的为人或许并不了解。其实,鲁迅先生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
  2、出示题目,问:同学们在课前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自读,能不能说说是谁和谁见了一面?是事先约定的吗?见面时间长不长?你能谈谈题目的妙处吗? 二次备课
  教
  学
  步
  骤
  二、作者简介
  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了新四军,一直在部队和文教做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部长、湖南大学校长。1983年离休。
  三、写作背景简介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
  四、展示投影片正音正字:
  地窖(jiào)  赫(hè)   嵌(qiàn)着  窘(jiǎng)相
  颓(tuí)唐    熏(xūn)黑       憎(zēng)恶(wù)
  虐(nǖè)待   揩(kāi)油    抚(fǔ)摩   抖擞(sǒu)
  嗤(chī)啦   脑勺(sháo)  踱(duó)  恣(zì)情
  五、初步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你读不准的字。
  2、划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针对学生提出的字、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同学帮助解答,共同讨论,老师加以更正。
  六、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二次备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