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20字。唐诗宋词选读                                                   鉴赏诗歌语言   
  第一课时  理解语言的方法     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鉴赏诗歌语言考察方向
  2. 理解语言的方法。
  3. 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二、学习重点:理解语言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鉴赏诗歌
  四、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相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黄庭坚和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在一起评文论诗。苏小妹说:“有这么两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如果当中各嵌一字,该填什么字才恰当呢?” 
  苏轼经过一番思索,提出了加“摇”、“映”两字,于是这两句便成了: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应当说,这两个字是嵌得相当不错的,是颇合原句的意境的。 
  但苏小妹却说:“这是常人用的俗字,平直,无味。”于是,苏轼又改用“舞”和“隐”两字。这样,两句诗便成为: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显然,一个“舞”字,一个“隐”字,动、静结合,把“轻风”与“细柳”、“淡月”与“梅花”之间的关系,描绘得颇为生动、形象而富有诗意。然而,苏小妹对此仍不满意。 
  一旁的黄庭坚见苏轼的两次填字都遭否定,就一再请苏小妹自己填字。苏小妹说:“前加‘扶’,后增‘失’,就成了‘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淡雅,不俗。”苏、黄二人听了,不觉抚掌叫好。那么“扶”“失”妙在何处? 
  答:“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一个“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考点解析
  (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3.强调要点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二)理解语言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   以文解文   以旧解新 
  例一: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以文解文,瑟瑟应为碧绿色
  2. “可怜”是什么意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