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诗经》三首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并掌握《诗经》的体裁及表现手法。即《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 通过诵读,体会作品思想、分析艺术形象,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3. 识记诗歌中的通假字。
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熟悉的旋律。(放音乐《梁祝》、《二泉映月》……)如果知道这些乐曲的曲名就一起说出来。
我们刚才听了一些曲子,大家也都非常熟悉这些曲目,那么为什么这些曲子对大家来说是如此的耳熟能详?这些曲子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我们在形容某些艺术作品成为同类作品中的权威、样板、楷模时经常使用一个词,那就是“经典”。那么为什么要叫经典呢?经典意思就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我国古代的儒家学派就曾经把五部书奉为权威,被称做“五经”,分别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当中的《诗》就是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2. 《诗经》的介绍————
《诗经》其实本不叫《诗经》,这部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诗歌作品的著作有一个很朴实的名字——《诗》,又叫《诗三百》。是到了汉代时儒家将他奉作经典时才被叫做《诗经》。诗经是周人礼乐文化中“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把诗教与礼教、乐教结合,引导后世文章“以诗言为雅,以诗文为信”的艺术风气,在汉代《诗经》成为朝廷治国安邦的政治伦理教科书,成为人们修养心性“立德、立功、立言”的一种手段。
讲到《诗经》就必须说一说“诗经六义”,所谓“诗经六义”就是指《诗经》的编排分类和表现手法,即“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有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被称为“国风”,大多是各地的民歌,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这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多系西周王室文人的作品,“大雅”用于贵族朝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会,内容记述周贵族的历史。“颂”则是贵族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则是前人对诗经表现手法的概括。“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陈述铺叙之意。“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是很大的。直到今天,很多的流行歌曲中还经常的使用比兴的手法。(适当举例加以说明,加深印象)。对与《诗经》中“赋、比、兴”的运用是我们理解诗歌的关键,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的学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