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30字。
《看不见的珍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把握作品的主要情节,认识作品情节设计的技巧之处。
2.学生通过阅读作品能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感受其对艺术的执著与痴迷。
3.学生通过阅读作品能借助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作品的思想倾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小说在情节设计上的巧妙之处,感受悬念、伏笔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透过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阅读与探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们喜欢小说可能是被它起伏跌宕、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可能是被它血肉丰满、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所感动,这两方面内容在我们将要学习的《看不见的珍藏》里面都有。
而小说又不仅仅具有这两方面内容,它还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想要了解小说家究竟想说些什么,我们不妨走进作品,进行一番饶有趣味的深沉。
二、 作者与背景简介
茨威格(188I—1942),奥地利作家,这位二战期间因对自己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感到绝望而自杀于巴西的作家,一生留给我们大量的文学财富,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等,还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还有传记文学《三位大师》等。茨威格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看不见的珍藏》的故事背景便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
三、 品读与探讨
(一)情节分析
1.复述故事情节。读小说最先关注的可能就是故事情节,既然大家已经预习过《看不见的珍藏》,那就先请一位同学把小说的故事情节给大家简单地复述一下。
2.描述阅读感受。小说的结局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老收藏家毕生的收藏已经被家人为了生计而变卖一空,而他本人却还一无所知。但是在还不知道结局的时候,同学们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一位同学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
3.结合学生的阅读体验分析作品在情节设计上的巧妙之处。
(1)有同学觉得在阅读小说的前半段时心中充满了“期待”,渴望了解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希望那个古玩商能收获一批珍贵的古董。那么这种“心理期待”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在于作者所设置的悬念。请同学们再读小说的前半部分,寻找小说哪些地方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