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780字 2010届高三9-11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科学类
  2009年9月
  一、(2010届广东省梅州揭阳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
  王朝闻
  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必然特性。艺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艺术家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创造才能的多样性,群众对艺术的需要和爱好的多样性,规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作品只有具有多样的风格,才能适应对无限丰富多样的客观世界的反映,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表明,艺术繁荣的时代,往往伴随着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于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且也表现于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中。伟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他所创作的作品虽然有着一种主导的、占优势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创造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布封曾说:“随着不同对象,写法就应该大不相同”,“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作品上都盖上同一的印章,这就暴露出天才的缺乏……”胡应麟对杜甫的艺术风格的评价是:“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众调。”这里所说的“本调”与“众调”的关系,体现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一般说来,沉郁是杜甫作品中占主导的风格,但并不能用这一种风格来说明杜甫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杜甫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采的,有“欲倾东海洗乾坤”那样的豪放,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的深沉,也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那样的悲壮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样的轻灵……尽管杜甫作品中的基调还是那种积极的忧国忧民的沉郁的精神。其次,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常常包括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可能性。
  在风格的多样性之中之所以又显示出一致性,乃是由于艺术家主观条件自身构成因素的对立和统一。就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来说,他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最终不能不为他所具有的创作个性所制约;就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来说,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不能不为他们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阶级、民族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所制约。艺术发展史表明,具有各自不同创作个性的艺术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出他们生活的时代、阶级、民族的共性,这就规定了他们作品的风格个性不能不带有一致性。
  辩证地把握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对于正确认识艺术风格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承认多样性而否认一致性,必然导致否定风格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相反,否认多样性而只承认一致性,在创作上必然导致千篇一律,阻碍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节选自《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
  12、下面对艺术风格多样性的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家不同的阅历和素养,是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B、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具有多样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也就具有多样性的风格。
  C、艺术作品只要具有多样的风格,就能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
  D、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都会呈现一种主导的风格以及丰富多彩的多样性风格。
  答案  B
  解析  A只是艺术风格多样性的一个原因,不能说是“根本原因”;C原文是“只有……才”;D以偏概全。
  1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是艺术繁荣时代常有的特征,这是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证明了的结论。
  B、伟大作家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是因为其作品反映的生活包括了广阔的天地。
  C、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间当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D、布封说“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是说天才作家不能只有一种创作手法。
  E、创作上之所以出现千篇一律的毛病,只承认艺术风格的一致性而否认其多样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  B、C
  解析  B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以偏概全,绝对化,仅是“常常”有的“可能性”。
  14、胡应麟评价杜甫的艺术风格“不失本调而兼众调。”下面诗句表现了杜甫诗歌什么“本调”,又各表现了什么“众调”?
  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⑶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答案  这些诗句都表现了杜诗忧国忧民的“本调”。⑴体现了杜诗轻灵的风格;⑵体现了杜诗悲壮的风格。⑶体现了杜诗豪放的风格。
  15、为什么有一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作品也可以呈现同样的艺术风格?请结合作者关于艺术风格一致性的观点简要分析。
                                                                                          
  答案  这是由于这些艺术家的创作个性相近或相同,而且不同的时代、不同民族的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也有其共性,因而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可以呈现一致性。
  二、(山西灵丘一中2010届高三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国是小米和大米的起源地。小米是指粟、黍,主要在黄河流域起源和发展,后来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北方现在主要的谷物是小麦,而小麦又是从西亚那边传过来的,不是我国原生的。长江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所以我国是两种农业的起源地——北方是以小米为主的农业起源地,南方长江流域是以大米为主的农业起源地。
  过去,研究农业起源,农学家主要是根据栽培种与野生祖本的关系,也就是根据植物的基因库,认为基因种类多样化的地方,就应该是农业起源的中心。所以一般都认为印度是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心。日本学者也提出过山地起源说,认为东南亚北部的山地,包括中国的云南,泰国、缅甸、越南北部,还有印度的东北部,这个区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心。
  事实上,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时候,我国南北两个农业体系就已经形成了。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有一个漫长的冬季,冬季的食物资源比较缺乏,先人就得想办法来增加食物的资源,这就是农业产生的一个社会动力。而这两个地方又恰恰有可以栽培的野生祖本植物。粟的野生祖本,就是狗尾草,这里到处都是黍的野生祖本在华北地区也能找到,有野生黍。所以人们可以栽养它。在长江流域,有野生稻,现在江西、湖南都还有,这些地方是野生稻分布的北部边缘。为什么许多农学家考虑野生稻从印度起源、从山地起源,还有一些农学家考虑从华南和东南亚起源?因为这些地方野生稻非常多,而长江流域野生稻很少,是野生稻生长的边缘地带。然而,他们就没有想到一个问题,那些野生稻多的地方,其它的食物也多,人们就用不着种稻了。
  稻谷作为食物的优势在哪里?它的优势是易于贮藏,填补冬季食物的匮乏。而且稻谷又是一种一年生的植物,种了以后等不了几个月就可以收获,到第二年开春又可以下种。要是别的植物,比如说水果或者是干果,像栗子、橡子,你把这些种子保存后播种,多少年以后才能结果,周期太长。谷类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优点。所以在这样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背景下,黄河流域跟长江流域,就成了两种农业起源的温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