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470字。桃江县第四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语 文 试 题(2009.10.7)
  命题人  胡锡军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祈祷(qídǎo)    地壳(qiào ) 央浼(miǎn)   搠到(shuò)    酒馔(zhuàn)
  B.尴尬(gān gà)   赍(jī)发    傩(tān)戏    泅(qiú)水   晦朔(shuò)
  C.拮据(jié jū)   埋(mái)怨  蚱(zhà)蜢    悖(bèi)时  角隅(ǒu) 
  D.怂恿(sǒng yǒng ) 参与(yù)    泠然(líng)   盘桓(huán)  谙(ān)熟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玷辱  消遣   哀声叹气   吊角楼     B.辖制  孤鹜   没精打彩   荧火虫
  C.祚薄  耘耔   青云之志   食不果腹   D.噩梦  荟萃   钟鸣鼎食   鱼舟唱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如果家长是富有教养、好学上进的人,那么,在上行下效中孩子自然会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王君的作文水平相当高,但是就是经常忘记了标点符号,经老师的反复教导和他自己的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
  D.新发于硎的青年总会有一股振作奋发之气,在非常时期起用这群人,无疑能收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人类曾经凭借理想、信念和希望而创造文化文明,并以此自豪;但在物欲如潮的物化世界里,却常常迷失了自己。
  C、由于有了无线电广播,使成百万对音乐还接触不多的人在他百年祭的今年将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音乐。                 
  D、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描写生动且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
  (1)一叶扁舟划过,                       只一忽儿,便又无声地聚扰过来,重新合成了一匹完整宽广的缎子。
  (2)湘江沿岸伞一样撑着的一株株茂密的柳叶,                   团团如泼在天边的墨,又如雨天里浓浓聚着的云。
  ①盈盈地拖着,裁出一道逶迤的波痕     ②裁出一道逶迤的波痕,盈盈地拖着,
  ③望去,毛绒绒的、参差差的,         ④望去参差差的、毛绒绒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 ①④
  二、现代文(论述类)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
  城市文脉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城市文脉就是他的基因。城市的文脉,指的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相关联的,一切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显性或隐性的东西。显性形态包括人、建筑、景观以及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中最能代表城市文脉的就是建筑;隐性形态指的则是那些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的因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等。作为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
  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文脉的集中体现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就在重申“场所精神”概念的同时引入了“时间维度”,使提醒人们关注都市建筑的历史延续及对城市建筑人文价值的关怀。在城市中,建筑形式转化为一个地点的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了对事物的共同记忆,通过建筑语言的抽象化过程呈现出来,使记忆事件本身与都市建筑一起构成了场所精神,并成为都市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积淀成为需要后人加以善待的历史文脉。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如果对于城市的文脉没有能够合理的继承与发展,就会出现文脉的断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筑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失语”现象:忽略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不再寻求彼此间的统一,成为一种创造孤独形象的游戏;盲目追求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