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9张。有教案,约1860个字。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第五单元“原野放歌”,不同的作家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如“草原三剑客”之一鲍尔吉•原野通过对草原苍茫、静谥的描写,表达了对草原如同对母亲细腻、深沉的爱,作者楚楚则选取草原极具代表性的又为人所熟悉胖草、矮云、笑花、薄虹、小水、长歌六种景物,揭示了草原的广阔、美丽,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之情,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绘草原、赞美草原的北朝民歌。
教师板书:敕勒歌
二、组织学生自学民歌
1、文学常识
这首民歌选自《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乐府诗集》,播放课件,学生阅读课件内容: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教师板书。
《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著。
讲述:《乐府诗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今天我们所学的《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敕勒族的民歌。
2、组织学生自学民歌
要求:自主朗读,并结合课下注释完成民歌中字词识记和字面内容的理解。
三、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播放课件)
1、读读下列词语,并说说其意思
敕勒歌:敕勒族人唱的歌。
敕勒川:文中指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
穹庐:用毡子做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笼罩、遮住、盖住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2、朗读这首民歌,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根据学生举手情况考虑是否指名回答。
(1) 、指名学生进行朗读,注意体会感情,把握语气语调。并做适当评价。
(2)、指名学生进行表面意思理解。
四、组织学习并理解民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