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选自1—6段,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黑色的闪电”写出了海燕的敏捷;“高傲”赋予海燕以
人的性格,突出了它的英勇矫健,表现了它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全句从形、神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雄姿。
2、本段中“高傲”是什么意思?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看是什么词?(本文中“高傲”是自豪的意思,从感情色彩上看是属于褒义词。)
3 、1—6段是描写大海上暴风雨初起的景象,可分几层?写出层意。
答;可分两层。一层(1—3节)写风卷云集,海燕高傲飞翔。二层(4—6节)写其
他鸟惊慌失措。
4、最能体现海鸥、海鸭、企鹅本质特点的词语是(恐惧、胆怯)
5、说出选段中四个破折号的用法
他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表示递进)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表示解释说明)
海鸭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表示音节的停顿或声音的延长)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表示解释说明)


二、阅读语段“乌云越来越暗,……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回答问题。
1 本文体裁是散文诗,它的主要特点是兼有散文和诗的主要特征,不压韵,写法同散文一样,但注重语言的节奏,内容富有诗意。作者是高尔基。
2 在文章中,“海燕”,“大海”,“太阳”,“暴风雨”分别象征什么?
答:“海燕”象征无畏无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海”象征广大民众;“太阳”象征美好的生活;“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运动。
3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改成“一层层巨浪被狂风紧紧抱起,甩到悬崖上”,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不能充分表达狂风逞威的气势。
4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形和色两方面,形象生动表现了海燕勇猛矫健的战斗英姿。
5 对文中词语表达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 )
A、 文中从“海燕”的“叫喊”到“大笑”,“号叫”,更显示其欢快,豪放。
B、 从“飞翔”到“飞舞”,显示其全身心投入战斗,斗争艺术更加高超。
C、 “穿过”,“掠过”,更显示其敏捷,勇敢,富于战斗力。
D、 “敏感”,显示其自信自豪,写出了“海燕”的成熟,斗争更加得心应手。
6 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海燕什么特点?
(1)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答:表现了海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极其必胜的信念。
(2)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答:表现了海燕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必胜的信念。
7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此句用的是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是祈使句式,语势有力,语调高昂,表现了无产阶级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愤怒和渴望大规模革命运动的到来的思想感情,具有号召力和战斗力。
8、 描写海上气象变化对突出海燕的形象有什么用?
答:恶劣的环境气候下更能烘托海燕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二 白杨礼赞(怀着敬意赞扬)
茅盾
一、阅读1~4段,回答问题
1、 黄土高原的特点可用哪三个词来概括?(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单调)
2、 在括号里写出字音。 刹(  )那间   恹恹(  )欲睡
3、 选文中赞扬了哪两种力?这两种力关系如何?对表现本文主题有何作用?
答:赞美了自然力和人类劳力,自然力是伟大的,而人类劳力战胜了自然力,说明人类劳力更伟大。这里作者流露了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与主题一致。
4、 选段中体现作者在黄土高原上感受变化的词语有哪些?对表现白杨树有何作用?
答:词语有:雄壮、伟大、单调、倦怠、惊奇,这些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说明白杨树创造了景致,点缀了黄土高原,振奋了人的精神。
5 描写黄土高原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也暗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也揭示象征意义做铺垫.
阅读7~9段,回答5 6 7题
二、阅读第五段,回答问题。
1、 在括号里注音。
旁逸(  )斜出  晕(  )圈   不折不挠 (  )  参(  )天
2、 本段中第一句和后四句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3、 本段后2、3、4、5句是写白杨树的(外形),它们的结构关系是(并列)
4、 从表达方式看可把本段分为两层,划分并归纳。
第一层(1-5)句,赞美它外形的不平凡;第二层(6、7)句,揭示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5、 前半部分表达方式是(描写),后半部分是(议论)
6、 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一句: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7、 本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从外在到本质),修辞手法有(拟人)
8、概括本段的内容。(表现白杨树的外形美和性格)
9、 文中”力争上游’和”倔强挺立”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白杨树的外型美,也写出白杨树的内在美.

三、阅读7~9段,回答问题
1、 简要分析第七段前四句的写法。(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用两个“没有”否定白杨树是树中的“好女子”,是“抑”;后赞扬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是“扬”。)
2、 段中四个“难道”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反问、排比,层层深入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把“难道你只觉得它只是树?”改为陈述句。(你不应该觉得它只是树。)
4、 楠木有什么作用?
答:对比,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作者对贱视民众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批评,也深化了主题.
5、 文中对比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挺拔,突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6、 文中”白杨树”和”贵族化的楠木”分别象征什么?
答:”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
7、 白杨树的”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
答:不矛盾,”极普通”是因为它常见,易生长,”不贵族化”.而”不平凡”是因为它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而且具有许多可贵美好的品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