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5100字。
辽宁省开原高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出题人:刘泉等
审题人:晓东等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上课说话睡觉,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老刘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D、她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B、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于适应市场竞争。
C、虽然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交流、商务、购物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感到质疑。
D、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阿母谢媒人谢绝
B、自可断来信消息
C、枉用相存问候
D、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既若见录
A、渐见愁煎迫
B、府吏见丁宁
C、相见常日稀
D、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足以荣汝身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C、齐彭殇为妄作
D、所以游目骋怀
6、加点“相”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怅然遥相望他,指焦仲卿
B、好自相扶将她,指婆婆
C、会不相从许她,指刘兰芝
D、嬉戏莫相忘我,指刘兰芝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遭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斯。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7、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