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40字。
《出师表》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编稿老师:李建华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李君兰
一、学习要点
(一)关于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人,曾隐居隆中,后来做了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正像陆游所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文天祥也曾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二)题解
1、什么是“表”?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刘勰的《文心雕龙》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在什么心情下写的这篇《出师表》呢?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写作背景
自从“三顾茅庐”以后,诸葛亮就忠心耿耿的辅佐刘备,历经艰难困苦,终于建立了蜀汉,诸葛亮为了蜀汉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军北上伐魏,这是他第一次出师伐魏,这时,蜀汉已经从猇亭战役的失败中初步恢复过来,又与吴国通好,同时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使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在临出师前,写下了这篇《出师表》。劝说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的遗志,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