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40字。
《隆中对》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
(一)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日趋黑暗,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取代东汉王朝,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公元207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来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音,断准句,明确句读,不读破句。注意划横线字的读音。
乐yuè毅 诣yì 猖蹶chāng jué 沔miǎn 吴会kuài
殆dài 民殷yīn 存恤xù 胄zhòu 箪dān食(sì)壶浆
度duó德量liàng力
(三)重点学习第1、第2段及第5、第6段。
学习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1、诵读及翻译。译文如下: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或亲自)去拜访他。”
2、诸葛亮的知心朋友徐庶称他为“卧龙”,第一和第二段哪些地方能看出他是一条“卧龙”?
要点:
卧龙:才华横溢——每自比管仲、乐毅(贤相、名将);刘备器重的徐庶十分认可和赞美(龙的特点)
隐居的志向——好为《梁父吟》,躬耕陇亩;时人莫之许;不可屈致(卧的特点)
小结:“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
学习第五段和第六段
3.诵读及翻译。译文如下: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水一样啊。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不再说了。
4.思考:文章既然是写诸葛亮对策,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要点:衬托诸葛亮卓越的才华,起绿叶衬托红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