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50字。
201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
一、文学资讯
第21课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穿了起来,故事曲线回环,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绝美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追求自由、平等、幸福、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政治理想;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22课 《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陋室铭》是作者自述其志的文章,通过对“陋室”内外环境生动而简洁的描写,并用类比和例证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和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爱莲说》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名文,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了自己淡泊的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婉转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第23课 《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核舟记》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按空间顺序介绍核舟,从而鲜明地表现它的整体形象。说明了雕刻家构思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卓越成就和民间艺人卓越才能。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大道之行也》主要从三个方面描绘一幅“大同”社会的理想画卷:①满足生存的需要;②满足发展的需要;③满足精神愉快的需要;寄托对美好社会的无限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黑暗现象的厌恶。
第25课 《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望岳》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雄伟高大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现诗人年轻时代从远大抱负和蓬勃朝气。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是通过诗人的见闻,描绘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知识梳理
第21课《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
3、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
4、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