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整体感知全词内容
(1)放录音。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在音乐中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2)教师范背全词后,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全词一遍。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3)提问: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什么内容?是用哪些语句连缀而形成艺术整体的?
明确: 上片:咏赤壁
①〈
下片:怀周瑜
② 连缀第一、二部分的是“江山如画,(景)一时多少豪杰。(人)”这个过渡句,又用“遥想”转入第二部分,联系自然而紧密。
四、具体分析
㈠析上片
(1)提问:词的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作者所见所感,与其他描写“水”的诗句(见投影)相比有什么特点?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出示投影:
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明确:①投影中所显示的名句,都气象开阔,辽远雄伟,写出了江水的汪洋恣肆。
但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礡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也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淘尽”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
②a、“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地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