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90字。怎样确保小说和戏剧阅读答题的准确性?
  南京  张小兵
  [学习目标]
  1.梳理一轮复习中关于小说和戏剧阅读的薄弱环节,明确造成答题不准确的原因。
  2.根据文体特征,结合各类题型,查漏补缺,进一步明确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一轮反馈]
  1.记忆模糊,阅读文本走马观花。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要求概括《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许多考生将贾雨村、空空道人和冷子兴混为一坛。
  2.以偏概全,评价人物无中生有。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要求分析老葛朗台是一个怎样的人,有考生将葛朗台的劣迹无限夸大,说葛朗台心是一个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强盗。
  3.脱离文本,评价主题主观臆断。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要求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许多学生根据自己对“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理解,意会其含义,与小说文本相距甚远。
  [二轮对策]
  (一)小说阅读:
  1.形象塑造,解题思路四步走: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然后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③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情节分析,瞄准思考的方向: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环境分析,解题可按两步走:①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不同的;②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分析其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4.鉴赏评价,文本手法相融合:①要结合文本,并充分利用提示或暗示条件理解文本内涵;②灵活分析运用小说的表现手法。
  (二)戏剧阅读:
  1.抓住特征,理清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渗透于剧作的全过程和全要素中,它是题材的基本内容,情节运动的基本动力,主旨显现的决定性依据。把握住了戏剧冲突,就等于抓住了总纲,纲举而其目自张。
  2.紧扣文本,品味戏剧语言。戏剧里有两种语言: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①分析舞台说明,体会对塑造人物的辅助作用。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氛围,奠定了悲剧情调,烘托出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
  ②品味人物语言,体会对塑造人物的主要作用。人物语言是戏剧语言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基本手段。分析时应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潜台词三方面入手。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3.欣赏人物形象。在了解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与小说类似,不赘述。
  [典型例题]
  1.(2009年南京市第一次质量检测)简答题。(5分)
  决心为父复仇并要“重整乾坤”的哈姆雷特,为什么要装疯?
  1. 参考答案:①保护自我,避免受到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