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进一步了解李白及其作品。
2.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把握情感脉络,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学习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重点难点:
1.从文章的内容上讲: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梦游天姥”和“留别”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也是一首留别诗,更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是借“留别”来表示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2.从艺术手法上讲:李白是继屈原以后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李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意境张扬、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要引导学生细加体会。
解决办法:
1.简要介绍作者生平、艺术特色以及该诗的背景材料。
2.加强诵读指导,强化诵读,在诵读中反复体悟。
3.适当讨论,老师精要点拨。
课时安排:
课前参照课文下的注释,疏通诗句的表面意思;理清诗歌脉络;熟读成诵。
课上鉴赏重点段落;归纳诗歌要旨。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