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00字。
  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之《咏怀古迹》教学设计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孙忠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分步探讨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及鉴赏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感受作者抒发的怀才不遇的情怀。
  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 合作交流感悟
  媒体使用: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送别诗、咏秋诗(板书,并请学生略作回顾)的鉴赏,总结了诗歌鉴赏的一些技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咏怀古迹》板书题目)
  问1:什么是咏史怀古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可结合课件】
  读史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古迹、历史人物或事件引发的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
  问2:初中学过哪些咏史怀古诗?(期望学生能够答出本课拓展引申要用的杜牧《赤壁》或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
  二、初读感知
  问题引领:读这首诗明确这首诗咏叹的对象是谁?
  自主探究
  请学生单读,指出优缺点。
  成果展示:请学生回答咏叹对象:明妃(请学生回顾有关避讳知识)或王昭君
  三、再读体会
  步骤一、导引问题: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可结合课件】这是王昭君墓碑上的文字给予昭君的评价,那么杜甫笔下写的是昭君的什么内容?请从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怨恨。(并复习关键词把握诗意的方法)
  步骤二、齐读体会。学生小组讨论理清诗意。
  问题引领:诗中写的是昭君的什么怨恨?结合诗句回答。(旨在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四、精读讨论
  问题引领:写王昭君“怨恨”有何用意?(即作者咏怀内容)
  【方法】步骤一、迁移引申,获得启发。(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初中学过的咏史诗从中获得启发)【可结合课件】
  杜牧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李商隐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刘禹锡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生交流这些咏史怀古诗的咏怀内容,从而获得启发。
  教师点拨:(先请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赤壁》主要借咏史抒写个人遭遇;《贾生》既抒写个人遭遇,又借古讽今,讽喻现实;《乌衣巷》主要抒写物是人非的兴衰之感。)
  步骤二、成果展示。教师启发:从这些内容中能否启发我们分析这首诗的咏怀内容?那么题为“咏怀”,作者写王昭君的“怨恨”有何用意?(最好启发学生回答出二者的共鸣或相似点)
  (联系知人论世)
  昭君  远嫁异域    怀念故土       美冠后宫不被宠幸
  自己  漂泊西南    思乡思念长安   壮志难酬
  【板书或课件】
  五、感悟总结(启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两个总结,最好由学生概括)【可结合课件】
  (一)咏史怀古诗的主旨内容的一般情况
  (二)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步骤(板书)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段历史?诗人的用意是什么?(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六、拓展训练
  请学生按照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步骤鉴赏李商隐《马嵬》
  学生发言后教师点拨。
  七、能力提升【可结合课件】
  杜牧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问:这首咏史怀古诗的用意?(旨在让学生拓宽思路,既要掌握咏史怀古诗的一般内容是抒写个人际遇或对时局感慨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但也有其他的思想内容)
  本诗对历史做冷静的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备教手记】:先前以《蜀道难》难为例讲授送别诗的鉴赏,又以《杜甫诗三首》之《登高》和《秋兴》讲授咏秋诗诗鉴赏,本节拟以《咏怀古迹》讲授咏史怀古诗鉴赏,并把《李商隐诗两首》之《马嵬》作为拓展训练略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