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和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2.学习“欲”“舍”“甚”“恶”“患”“今”“身”“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文字词较易懂,生字词较少,因此课堂上重点分析论证层次、逻辑,字词主要由学生自己解决。
教时安排: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阅读《鱼,我所欲也》,疏通字词并通过做练习巩固字词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关于孟子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思想家孟轲言论的一部书。孟轲,字子舆,继承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二号圣人——“亚圣”。宋代朱熹把《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各篇又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数字标于篇首为题,并不能概括本篇内容.
二、 阅读课文(板书补充注释)
所欲:“所”加动词,相当于名词。
箪:圆形有盖的竹制盛器,用以盛食物,略似现代的盖篮,但没有提梁。
豆:古代食器,略似现代的高脚盘子。这是一个相形字,小传作“”正画出它的形状特征。
羹:浓稠的汤,古人吃饭常用佐餐。
不辩礼义:这不是动宾关系,中间有省略成分。
穷:繁体字作 形声并会意,人弓身于小穴中。形容处境困难、古文中多作不发达、不得志、处于困境中。
三、 作练习:
1. 指出下列“为”字的音和义:
故不为苟得也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臣请为王言乐
2. 解释加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