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80字。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
一、导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古代封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同学们,你想做君主吗?假如你做了大王,你喜欢有一大群对你卑躬躯膝,趋炎附势的奴才们围着你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吗?
今天我们来看现代作家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在大胆的假设下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其中又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
二、授新
1、本课重点:品味杂文语言,理解虚拟幻想式方法。
标题中最重要的一字应该是什么?(“若”)本文在构思上采用了一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
作者聂绀弩当时是民国国民,在民国时期难道还真有人敢想做王吗?作者怎么会提出这个话题的?
明确:由一部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提出话题。
2、那么这个片名意味着什么问题,为何会引起作者这么多思考?作者是拿出一个完全可笑的问题来讨论吗?
明确:“我若为王”说明“我”仍处于奴才的地位,“我若为王”说明奴才总是艳善王权,并以“为王”为最高理想。到了民国,身为民国国民,却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说明封建主义基础还很牢固。
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什么态度?
明确:鄙视,憎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皇权是否定的。
4、那么我若为王,结果是什么样的?找出体现作者行文思路的语句。
明确:A 我若为王
B 被人们像捧着天上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
我若为王,我的妻子将——(王后)
我的儿子将——(太子,王子)
我的女儿将——(公主)
5、为什么人们会对我的妻子 、儿女、亲眷们捧来捧去?我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拥有王权。
我成为王以后,我的姓名就会改作“万岁”,我的每一句话都成为“圣旨”默读第五段把有关体现臣民形象的语句画下来。用成语提炼概括。
这些臣民的形象,显然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奴才,可见作者对奴才相的提示比较形象,深刻,辛辣)
6、我身为皇帝,我身边拥有这样的臣民,我的感觉如何?
明确:单调。寂寞和孤独。
7、怎么理解“我自己不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明确:我的周围都是奴才,周遭充斥着奴性。这样的王无非是一群奴才的的首领,我也不过是一个大奴才而已。
8、作者对这些奴才或奴才相持什么态度?
明确:憎恶 做奴才的首领,生命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9、怎么理解“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