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560个字。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助学方案
  (人教新课标)
  一、内容导学
  第二十一课《曹刿论战》记载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反映了曹刿军事上卓越的指挥才能。文章语言简练,选材详略得当。
  第二十二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描写邹忌婉词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长、修明政务的故事,表现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技巧。
  第二十三课《愚公愚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章成功地塑造了愚公这一人物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第二十四课《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知识总结
  第二十一课《曹刿论战》
  (一)整体感知
  本文叙写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但在写的时候,作者没有在战这个情况的叙述上多花笔墨,而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个人物形象,通过他的言论和行动,阐述了有关战争的指导思想和以弱胜强的防御原则。我们通过曹刿的言行,不难看出以下三点重要内容:其一,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其二,有利的反攻时机(彼竭我盈);其三,追击的可行之机(辙乱旗靡)。
  文章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语言上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通过人物对话和行动,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曹刿和鲁庄公,文章惜墨如金,做打萍言简意赅。
  (二)原文重现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古文今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四)文学资讯
  1,文章出处:《春秋左转注》。
  2,《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五)基础梳理
  重点词语解释
  1.伐:攻打
  2.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