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710字。  池州市七校2010届高三元旦调研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试题1-22题的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作文23题写在作文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编校:魏会阁
  一、(15,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桀骜(ào)   隽(juàn)永    裨(pì)益   吹毛求疵(cī)
  B、屠戮(lù)    落蕊(nuǐ)    彷(páng)徨  饮鸩(zhèn)止渴
  C、惩创(chuāng) 蛮横(héng)   端倪(ní)   未雨绸缪(móu)
  D、菲薄(fěi)   悲怆(chuàng)   兑现(duì)   怏(yàng)怏不乐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谍血  宣泄  笑靥  纷至踏来   B、针贬  逡巡  慰藉  沧海桑田
  C、精萃  詈骂  遒劲  根深蒂固   D、湮没  殷红  皈依  长歌当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于那些苦心孤诣的人,上天往往会   ,对我也未曾遗忘。
  ②当母亲一头大汗找到我时,我扑到她怀里   得大哭。
  ③刚开始那年,我每天都如坐针毡,觉得自己有   ,也有能力,可以胜任更多有挑战性的工作。
  A、眷顾  委屈  抱负    B、照顾  委曲  报复
  C、眷顾  委曲  抱负    D、照顾  委屈  报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老校长在校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请大家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努力进取,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B、评论一篇作品总是着眼于思想性、社会效果、情节结构等方面,本来无可厚非,但好像其中的语言运用全然无足轻重,不值一提,这就不对了。
  C、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D、登上黄山光明顶,你会看到: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并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胜利返回地球,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每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为之骄傲。
  C、飞行的成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渐强盛的综合国力,表明我国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D、这样的理想,付出毕生精力的人,不管他的事业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重要还是不重要,也不管他所从事的事业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辨别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钥匙。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1977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一旦将这些嗅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
  但是,气味分子又是如何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呢?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   于GTP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拉力跑。这些信号先从鼻腔进入颅内,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们被翻译成特定的嗅觉信息,即人们感知。这就是阿克塞尔和巴克为我们描述的完整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路,而且前人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