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小题,约6430字。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2期末测试
  试 题 卷
  (开考时间:2010年1月19日)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 分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敛裾(jū)     猗郁(yī)     愆期(qiān)    夙兴夜寐(sù)
  B. 酾酒(shī)    契阔(qiè)    着衣(zhuó)    便言令才(pián)
  C. 溘死(hè)     愀然(qiǎo)   裨益(bì)      渐车帷裳(jiàn)
  D. 禊事(xì)     赎罪(shú)    蜷缩(quán)    义愤填膺(yīnɡ)
  1. C/ 溘死hè—kè  渐车帷裳(jiā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咋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辩得出。
  B. 一个人夹在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秋的意境与恣态,总赏玩不到实足。
  C. 疲累于灰暗的都市天空和黄寞的平原,我怀念绿色,如同涸澈的鱼盼等雨水!
  D. 觉新也是“新青年”,但是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养成了委曲求全的懦弱性格。
  2.D/ A咋看-乍看  辩得出—辨得出    B恣态—姿态  实足—十足    C黄寞—黄漠  涸澈—涸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大手拉小手。”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的交流会上,不少地方、学校介绍了他们的实际做法和初步成效,        了群众的这句话。
  ②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        经济结构,创造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所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        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我们应提倡“低碳生活”。
  A. 验证   调整   反应       B. 印证   调控   反应
  C. 验证   调控   反映       D. 印证   调整   反映
  3.D/ 验证:通过实验或检验证实。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控:调节控制。反应: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B.近年来,几起极具影响力的人肉搜索事件,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C.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枝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D.鲁迅在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只想以自己的诚实的劳动来换取或维持起码的生活。
  4.B/ A照应不周,“能否”两面,对“构建和谐社会……”一面。C动宾搭配不当,“看见”不能搭配“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D.成分残缺,造成主语不明,应在介词短语“在小说《祝福》中”之后添上“塑造”二字;或删去“在”。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②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进取  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④贪婪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⑥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
  A. ④⑤⑥③②①          B. ①②⑤④③⑥
  C. ⑤④①②③⑥          D. ③④⑤⑥①②
  5.C/ “狂妄自大”与“穷兵黩武”“贪婪和傲慢”相对应,“闭关自守”与“坐井观天”“浅陋和愚昧”相对应,“急功近利”与“浅尝辄止”“浮躁和短视”相对应。
  二、填空题(每句两空,每空1分,共6分)
  6. 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
  ⑴户庭无尘杂,                。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⑵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悲夫!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苏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