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在于:①以有关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为基础,②结合试题要求把握好下笔的角度,③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案要点。<br>
●难点磁场<br>
[试题](文见“难点31”“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部分)<br>
1.(★★★★)作品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br>
答: <br>
2.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r>
A.篇首《中学生》约稿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等文字遥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br>
B.第③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起……居于最前列”一句,有承接过渡的作用,从而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br>
C.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突出“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br>
D.父亲紧皱眉头踱步与毕恭毕敬地跪拜祖先遗容,灯节的热闹气氛与父亲的悲怆音调等对比描写,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br>
E.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而“父亲”的形象极其鲜明,作品的思想感情也非常深沉真挚,足见作者文字功底十分深厚。<br>
●案例探究<br>
[案例1](★★★★)(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br>
(1)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br>
答: <br>
(2)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br>
答: <br>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br>
知识依托:有关阅读知识,人称的特点与作用,文章结尾的特点与作用等。<br>
参考答案:(1)指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与读者交流的情境和氛围。<br>
(2)①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②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也可答“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的地位的思想”。<br>
错解分析:答案答不到要点上,或较空洞,不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br>
方法技巧:对于某种写作手法的作用,首先要了解这种手法的一般性特点与作用,然后在做题时要结合试题有关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鉴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