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01――作文就是造“意脉”.doc 399.0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02――震人心魄的立意.doc 378.5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03――议论性散文.doc 395.5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04――议论文运思.doc 535.0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05――写想象作文.doc 377.5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06――写好作文要过“四字关”.doc 385.5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07――小小说的写法.doc 394.5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08――文体的创新.doc 537.5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09――思路理清结构自精.doc 391.5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10――首当其冲的真情.doc 530.0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11――散文的运思.doc 383.0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12――结构创新简装上阵.doc 383.0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134――记叙文运思.doc 385.50 KB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作文就是造“意脉”
我们动笔写文章前,经常说:“没有头绪”、“无处下笔”、“想法杂乱无章”,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意脉”。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带着村庄上路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儿: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只能有出息点。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那是一个炎热的晌午,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相对的东西你也还无法 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里,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辣椒。这几道菜都是干的,耐放,很拌饭。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先炒米,炒黄豆、芝麻,炒熟后,用石磨磨成粉,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我又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 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弥补我的家用,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在了大桌上。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在一起聚会,在街道、在集市、在公园旁若无人地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把名利修炼成淡、成轻,这时,我的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有愿望回一趟村庄,回一趟家,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在那里久久徘徊,似乎还是在寻找什么东西,是因为过去我们带走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卢年初)
[范文启示]
文题是“带着村庄上路”,开头却迫不及待地“离开村庄”,到底这“带着”和“离开”是一种什么关系?
我们慢慢展读下文:由“不带走村庄的什么东西”到行囊“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从“我尽力掩藏村庄”到“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文章有一条明晰的情感发展脉络牵引着,故事情节便排着队有条不紊地走出来。
启示:
人身脉络是人的命脉,文章脉络是文章的生命线。
读文章是把脉、品脉,写文章就要造脉、设脉。
【实用兵法】
文章成于“意脉”
“意”,指思想、感情、认识;“脉”,就是头绪。
“意脉”,就是指立意、取材和构思过程中的思想脉络、感情 线索和认识层次。
[举例]
题目:以“我的生活苦乐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