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610字。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模块学业水平测试
高一语文 2010.1
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第三节)
A.重创创造 玩弄弄堂 处理住处
B.包庇庇护 尽管尽力 比较较量
C.亚洲亚军 琴弦船舷 露头露面
D.巷道小巷 稽查稽首 果脯胸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语言文字应用》第三课第四节)
A.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精心
B.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C.变换 变换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意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故都的秋》)
B.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古人作文主张“言去而意留”,“意则期多,字则唯少”,都是这个道理。(《语言文字应用》第101页)
C.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故都的秋》)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故都的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 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 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有未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B.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的个性特点,循序渐进地锻炼提高他们,切不可“揠苗助长”。
C.尽管目前金融危机让部分企业减少了人才的需求量,但一些大中型企业从长计议,借机进行人才储备,有针对性地吸纳专业后备人才。
D.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缩小日益扩大的地区差距,向西部地区倾斜而作出的宏观战略调整。
B.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能否加强党的纪检工作,给权力戴上“紧箍咒”,是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措施。
C.12月15日至20日,旅游行业人才招聘会在广州举行,与以往招聘会有所不同的是,职业态度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
D.2009年11月23日,经过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这一山东省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文者,纹也,花纹交错才成文章。古人云:文无定法,行云流水。这是取行云流水总在交错、运动、变化之意。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人看;形式死板,没有变化,也没有人看。
变化再多,基本的东西只有几样,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其中形、事、情、理正好是文章中不可少的景物、事件、情感、道理四个内容,又是描写、叙述、抒发、议论四个基本手段。四字中“形”、“事”为实,“情”、“理”为虚,“典”则是作者知识积累的综合运用。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二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霪雨霏霏”、“春和景明”都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有人说马克思的文章难读,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劳动力被作为商品买卖的本质时,何等的生动透彻:“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