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0090字。  高二语文周测10
  一.语文基础。(21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济(jì)      济水    经济    人才济济    无济于事
  B.当(dāng)    应当    当然    长歌当哭    当其南北分者
  C.分(fēn)     分数    分内    平分秋色    投机分子
  D.几(jī)      几乎    茶几    凭几学书    窗明几净
  D(A“济水”“人才济济”读jǐ,其余读jì;B“长歌当哭”读dàng,其余读dāng;C“分数”“平分秋色”读fēn,其余读f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瞻故遗迹       姗姗可爱       明召大号       孤癖之瘾
  B.桂影斑驳       剪发杜门       苍山负雪       偃仰啸歌
  C.湮没无闻       旧时拦楯       万籁有声       高爵显位
  D.瞑然兀坐       慷概得志       白若樗蒲       绛皓驳色
  B(A“瞻故遗迹”应为“顾”,“姗姗可爱”应为“珊珊”,“明召大号”应为“诏”,“孤癖之瘾”应为“隐”;C“旧时拦楯”应为“栏”;D“瞑然兀坐”应为“冥”,“慷概得志”应为“慨”)
  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B(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大声叫好,形容非常赞赏。虑。不能用来直接形容人。C.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感情色彩不对。D.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句子是指演讲者思想的高度,不是“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B(A中的“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就是每个的价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C关联词语误用,从逻辑关系上讲,“因此”表示前因后果,而C项语句的前后无此关系;D“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5.下列加点词,与“去今之墓而葬焉”中“墓”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B(题干中“墓”与A、C、D三项均为名作动。B中“上”为方位名词作状语)
  6.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归类恰当的一项是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④哙拜谢,立而饮之  
  ⑤借书满架……而庭阶寂寂            ⑥东犬西吠,客逾疱而宴
  A.①②④③⑥⑤                  B.①②④③⑤⑥
  C.②③④⑥⑤①                   D.①②③④⑤⑥
  B(①通“尔”,代词;②④表修饰关系的连词;③⑤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⑥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7.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A(综合考查对联知识和选用句式。可能有选B,其实根据对联的最基本的平仄要求仄起平收就可以排除B,不选B还因为内容上“芙蓉”与“荷花”重复;同时“芙蓉”与“荷花”在结构上不同,一为联绵,一为偏正;而且在传统上也是“秋月”对“春风”,更合意境。只注意了内容而忽略了题干特别指明的“对联”一项。其实它是个隐性要求,不可忽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