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620字。  文言文阅读语段训练题
  广州市第64中学 康缘
   21课《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阅读语段(一)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余为僇人    通“戮”,遭到贬谪的意思。
  ②居是州        这
  ③恒惴栗        恐惧
  ④其隙也        空闲
  ⑤则施施而行    慢步徐行的样子
  ⑥漫漫而游      任意
  ⑦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自己的同伴
  ⑧穷回溪             穷尽
  ⑨到则披草而坐       用手分开
  ⑩醉则更相枕以卧     进而
  ⑾意有所极           到
  ⑿觉而起             睡醒
  ⒀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未曾;奇怪特别
  2、翻译句子
  ①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空闲的时候,就慢步走走,任意游览
  ②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每天和自己的同伴爬上高山,钻入深林,穷尽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静的泉水和奇怪石头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③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中所想到的,梦中也同样会梦到(梦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旨趣)。
  ④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认为凡是这个州形态奇异的山,我都游览过了,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怪特别。
  3、按照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寄情于景,托物言志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结合文章写作背景,试分析文段中“披草而坐,倾壶而醉”一句表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而被贬为永州司马,到任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本句实则是作者散漫放任,苦中作乐的心情体现,是他孤寂、疏放性格的表现,他的醉酒是将自己的的愁绪消融在山水中,求得对世事的遗忘。
  ②试从文章表达技巧方面赏析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画线语句长短交错,上下钩连,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极富动感。
  ③本文只有两个自然段,请说明第一段对第二段起什么作用。
  第一段概写未得西山的游览情况是为了反衬始得西山的惊喜,为托出
  西山作铺垫。
  阅读语段(二)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 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