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90字。
  2009-2010学年
  东北师大附中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上学期期末考试
  命题人:王玉红  田宇    审核:钟双玲     审题人:冯银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jī)       解剖(pōu)      驰骋(chěng)    冠冕堂皇(guān)
  B.翘(qiáo)望     挫(cuō)折      剽悍(piāo)     载歌载舞(zài)
  C.混(hǔn)淆      脊髓(suǐ)      奢靡(mí)       掷地有声(zhèng)
  D.作揖(yī)       叱咤(chà)      衡量(liáng)    怙恶不悛(q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修葺       辗转       披郤导窾      计日成功
  B.缭绕       收讫       出奇不意      呕心沥血
  C.萦纡       宛转       一泻千里      强词夺理
  D.辟邪       暇迩       孤苦伶仃      前仆后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莫世华前日强调,我们不但要做好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更要未雨绸缪,全力应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高峰期。
  B.19年来,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他们才是具有抱薪救火的高尚情操的人民教师。
  C.为了应对高考,教师越教越细,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
  D.唐宋以来,文人而兼善诗、书、画者不绝如缕,如王维、赵孟頫、文征明、郑板桥以及近代的陈师曾、吴昌硕、吴湖帆等,都属于“三绝”式的人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每天早高峰期间,在靠近附中的长庆街与同光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被各种车辆和上学的学生堵得水泄不通。
  B.截至目前,北京市2006年首批选聘的近2000名大学生“村官”在3年合同期满后,92%已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C.经考古专家一年多的整理、研究和发掘,“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获得阶段性成果。
  D.人大代表除了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外,还应履行法定的义务,那就是要关心国内外的大事、小事、天下事。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        。        ,         。           。  
  ①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我国新闻界将“真实性”作为报道的第一准则
  ②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与客观事实之间的一致性
  ③它是新闻的基本前提
  ④西方新闻界把客观、公正当做他们的旗帜
  ⑤但真实性并不是完全没有倾向性,纯粹的客观、真实是不存在的
  A.④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⑤②③
  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经典之一,现留传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B.苏洵,字明允,北宋眉山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被后人并称为“三苏”,著有《权书》《衡论》《几策》等。
  C.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D.特写的本义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但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