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770字。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余天泽      考试时间:2010年2月1日上午10:00—12:30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恬淡(tián)     芸芸众生(yún)    缇骑(tí)     徇私枉法(xún)
  B.俯瞰(kàn)     青青子衿 (jīn )      瑕疵 (zī)      相形见绌(chù)
  C.逡巡(jūn)        熠熠发光 (yì)       修葺 (qì)      长歌当哭 (dànɡ)
  D.编纂 (zuǎn)      佶屈聱牙 (jí)       解剖 (pōu)      怏怏不乐 (y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沧海       天真磬露        暮霭        怨天尤人
  B.孤僻       珊珊可爱        湮没        饱经世故
  C.屠戮       大煞风景        辨驳        实至名归 
  D.干练       根深缔固        震颤        愤世嫉俗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彩棉内衣,图案精美,做工精巧,针脚细密,天衣无缝,穿在身上舒服极了。
  B.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C.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D.人生的海上变幻莫测,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却波浪翻天,我们只有勇敢地披荆斩棘,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航道”!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巴金先生回忆性文字的汇编《我的家》,该书以图文的形式首次全面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
  B.专家调查表明,越是经济发达和比较开放的民族,如白族、壮族、纳西族等,人口受教育程度很高,使用双语的人数也很高。
  C.我国粮食的生产,长期都能做到自给,对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十分不易的,这与科学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D.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
  B.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
  C.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D.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的健康、财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种享受大致相同,结果,一种人是幸福的, 另一种却得不到幸福。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保护遗产  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
  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和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两大文化节日为契机,以“保护文化遗产 建设和谐文化”为主题的这次大型媒体行动,是文化部、中宣部宣教局、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等十余部门与央视社教中心联合制作的迄今为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力度最强的一次宣传行动。节目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对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与此同时,刚刚闭幕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为中国也是世界上举办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个节日,也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影响,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政府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关切。
  我们注意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个性化,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极为重视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越是全球化,越应当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个性,否则就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自我。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的DNA。”这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DNA是生命个体在生理上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标志。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建筑、器具、书画、习俗礼仪、手工技艺、表演艺术等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元素,经过时间的“千锤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