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训练指导
一、 考点精析
对考试作文的评价,首先在于立意。立意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得分的高低。在基础等级的评分中,内容分为四等。这四等对题意要求非常明确,即“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审准题意就是第一步。审题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审清题型特点、审清立意角度、审清限制条件、审清题材范围、确定写作中心、体裁和写法。话题作文的命题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四部分组成。话题作文的审题,只有既符合材料,又符合话题和作文要求,才算是符合题意的。
二、 名篇导航
莫让浮云遮望眼(2003年)
福建一考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千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 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理的审识。
宋人的墙被雨水淋坏,儿子与邻翁对他作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墙,以防盗。”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儿子的先知先觉,却怀疑邻翁的手脚是否干净。同样的提醒,为何招来截然不同的态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亲疏蒙蔽了双眼吧!
自古以来,人们就颇为重视感情因素对事件成功与否的影响。“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诚然,在认知事物本质上,感情的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
国外科学家曾作试验,让试验者在一组照片中选出长相最符合审美标准的一张,结果受测者选出的容貌多与自己亲友相近。排除个人审美观念不谈,生活的耳濡目染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视觉的评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质的洞察又何尝不是这样?
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王之中良莠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时孔明因对马谡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谡“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如今,不也有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从而祸起萧墙的事吗?可见,认知事物,为人处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镜,危害大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若要不被感情上的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是由于岳飞超越亲情偏好,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才有了“撼泰山移,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谡,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一个公正的决断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观察和思索基础上的。而摆脱感情上的干扰则是作出正确性评价的先决因素。
也许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决定难以作出,然而,三思而后行,从多个角度思考还是可以尽量避免感情上的误导。现今我国法规法则制度中的“四避”和“协商”原则不正是对理性处世的指导和提倡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江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羁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点评:
该文紧扣题意,事例确凿,论述严密,结构严谨,思辩性强。开篇引用诗句入题,巧妙地预设主旨,告诫人们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对事物真相的判断。在具体论证时,本文先采用以退为进的手法,先阐述感情上的亲密有时会对事业成功起到一定的作用,毕竟民间流传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俗话。接着,作者用“然而”一词话锋一转,列举正反两方面不可辩驳的史实——西晋王室广封王侯导致八王之死,三国孔明偏爱马谡终有街亭之失;而岳飞超越亲情偏好,世有“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挥泪斩马谡未因感情亲疏再误军国大事——两相对照,作者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让人不得不信服。结尾处联系现实生活,促人思考,又使这一点更具有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