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题库:
历年高考题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中学(318057) 黄井红提供
(说明:以下题目均来自历年高考题,题目前的数字,第一个是年份,第二个是题号,例如:94\12就是94年高考第十二题。一个选择题一般有四个选项,笔者在提示解题思路时,主要讲解得到答案解题过程。)
1、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定该词在文中所起的语法作用,从而推断出该词的词性和词义。
95\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
母何自勤如是邪?
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不同
B.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也相同
C.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相同
D.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也不同
[解题思路]:
第一句的主干句是“先君,(是)士。”是个判断句。“勤”位于宾语前,是形容词。第二句的主干句是“母何勤?”“勤”形容词作谓语。词性同,意义同,均作勤奋、勤苦意。第三句主干句“徇国。”第四句主干句“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尔先人之徇命”充当“报”的宾语。第一个“徇”作谓语,动词,第二个“徇”在非独立句“尔先人之徇命”也是充当同样的作用,而且意思都相同。答案是B。
96\13.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②永以书抵幕府
③以资觞豆之费可乎
④毋以此贾祸
A 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B. 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 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D. 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解题思路]:第一句是个兼语句,主干句“以祖任为参军。”“以”作动词“让”;第二句主干句“永抵幕府。”“以书”修饰“抵”,“以”是介词“用”的意思;第三句主干句“资费可乎。”“以”后省略“之(民膏血)”修饰“资”,意思是“把”;第四句的主干句是“毋贾祸。”“以”作介词,意思是“因为”。故答案为D。
98\ 17.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解题思路]:①句的主干是:俅躐跻显位。“以幸臣”作状语,“以”是介词,“凭、靠”的意思。 ②句主干“全首领以没。”“以”在两个动词间,是连词,意思相当于“而”。 ③句主干是“扈从以行。”作用意思与②同。 ④句主干句是“裂颈断舌而死。”“以刃”介宾短语作状语,“以”的意思是“用”。故选c。
2000\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解题思路]:C项自放驴,取樵炊爨。“取”是动词,“樵”是其宾语,一般由名词充当。题目译作“打柴”是个动宾短语,明显不当,故选c。
2001年春季高考(北京、内蒙古、安徽卷)\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郡吏为叩头请,不许。/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请以给赏,民无所扰。/天将以酬长厚者。
C.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D.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公使阳处父追之,则在舟中矣。
[解题思路]:D项“则”在第一句中作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示承接关系,意思是“那么,就”;它在第二句中修饰“在”,作副词用,意思是“已经”的意思。它们虽然位置相同,但所起的作用和意思均不相同,所以选D。
2、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上下文来推断确定其意思。
94\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
①扬州辟从事史。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 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 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 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 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
[解题思路]:从文段的原文“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来看,是何子平当了扬州这个地方的官员。“征召”是不经科举而推选出来做官,正和当官之意。②句“给”字作动词,“给以”“使……丰足”都通,但从“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句来看,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应该是得到很充足的供养,故选c。
94/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
[解题思路]:联系文段中上下文“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何子平是卖了白米买粟麦。故选d。
94\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2分)b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解题思路]:和从上下文来年,当时何子平已经在州中任职,也就是“州中差(在州中当差)”。从原文“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来看,并不让何子平当州首领,所以也不能说打开州府的大门欢迎你。“启”在古时有下级向上级报告之意。如“启秦陛下”中的“启”字意。
94\16.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d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解题思路]:“及”如何翻译,联系上文“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可知,觊之希望他向县里提出让县里来奉养他母亲(古时老人上了八十岁由县里负责供养),而何子平的母亲实际年龄尚未到八十岁。所以“及”译作“到”;“希禄”之“希”应是“希望得到”的意思,这样与觊之的劝话才正好相符。
95\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
[解题思路]: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来看,此人是因袭爵位而当上了大官。当官总不是什么坏事,“导致”一般是指带来不良后果。与文句的语意语气均不相符。故选D。
96\15.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的关联词语,应当是(2分)
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
C.只要……就…… D.宁可……也要……
[解题思路]:此句中的“命”,从前文来看是太原帅征用飨费,“敛诸大谷者尤亟。”,这个命令是既成的事实,这里要太原帅“不获命”,看来只有“假设”了。所以选B。
2000\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解题思路]:以上A中的“故”在第一句中放在两个句子之间,两句间有因果关系,“故”充当连词,有“所以”“因此”的意思;A项中第二句中三个分句是明显的承接关系,“故”支配后面的宾语——“久立与其客语”,“故”充当动词,“故意”的意思。所以此题选A。
2001/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B、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
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解题思路]:A句两个“以”都充当连词,意思相当于“而”。B句两个“于”字短语都是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充当补语,但看看本句,我们知道,约“降”的对象是“燕”,所以第一个“于”是“向”的意思,第二个“惑”的对象是楚王,而“惑”的原因是“郑袖”,所以“于”是“被”的意思。故选B。
3、以古证古,以今求古。所谓以古证古,即用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