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60字。
新纪元
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20世纪的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作者以其政治家的敏锐感觉和文学家的豪迈、热情,呼唤人类和中国的一个新世纪到来。历史证明,在本文写作的年代,人类的新纪元、中国现代社会新纪元确已到来,因此本文成为历史的预言、时代的先声。
文章首先就发出高昂的声音:“新纪元来,新纪元来!”为全文抒写情意定了调。如此开篇少见,不同凡响。接下来便转入对新纪元新时代新生活的必要性的论说。第五段提到当时近几年来的世界政治军事风云变幻,证明新纪元新时代新生活的基础已经具备。
第六段是文章的主体,即作者着重宣讲的内容。作者批评“天演进化”,认为是“这话大错”的,顺势宣传新的社会观念、社会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来重新审视、考察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虽然全文没有提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但有一处隐含此意,即“欧洲几个先觉”,根据语境可作如此推测。
概述天演进化论和马尔查士(马尔萨斯)人口说之“大错”,认为人类应该认同新的社会改良、社会革命,这种思想简括为:
改良生产制度(即改革经济制度或经济基础)
打破国家界线(让国家消亡)
人类都得一个机会同去作工(人人平等)
衣食无侵夺暴掠(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
劳工阶级武器在手,调转枪口(暴力革命)
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消灭资产阶级)
劳工阶级联合全世界同胞(“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民族自决,实现欧洲联邦、世界联邦(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何其相似,可以说,作者正是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之后,才获得了科学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并用这些观念、观点来考察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向人们指出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而本文正是作者的科学世界观的一次展示。
文章最后归结到对中国社会形势分析,认为中国的社会形势也和世界社会形势一样,“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呼吁中国人民觉醒,建设新中国新世界。再提“新纪元”,紧扣文题,照应前文。
综观全文,开篇高调,文情饱满,中段和末尾丰富深刻,显示大手笔的风范。作者意在宣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鼓励中国人民创造新社会,这是文章的核心思想,“新纪元”是这个话题的切入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点。作者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开阔的视野,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有着高屋建瓴的态势,以全世界的、人类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问题,所以能作出宏观的前瞻,发出超前的预言。本文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宣传性的诸种特点,它是李大钊名作。李氏之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自成一家,豪壮、崇高的风格特点独其所有,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问题探究
一、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作者对“新纪元”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新纪元”从字面看,是新的一年到来。纪元,纪年的开始。从深层看,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经建立,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而在中国,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清政府垮台,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些都是“新纪元”的曙光。
本来中国人习惯以过春节为过年,而不习惯在元旦欢庆。但作者意欲除旧布新,希望中国人在“新纪元”到来时,不再因袭旧的传统,而要接受新文化的洗礼。其希望,一是大家都铲除旧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社会理论;二是将新的社会理论付诸实施,“时时创造新生活”,这种“创造”是广义的创造、全面的“创造”,摧毁旧社会,开创新世界。
二、本文与时代社会有怎样的联系?
古人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名人名作都是时代的产物,或者说都可以从中找到时代的风痕雨迹。本文写于1919年的元旦,当时中国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被列强瓜分的形势,一方面又酝酿强大的社会风暴,酝酿历史的大转折。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