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260字。
“四两拨千斤”──虚词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虚词的性质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学习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 课本课堂活动
●形形色色的“的”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选文中关于“的”的一些例子,了解“的”这个虚词的特点和用法。
一、课堂活动步骤
(1)阅读文段,找出带“的”的词组。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或使用幻灯或投影设备播放)课文中节选的几段文字,请学生阅读这几段文字并找出其中带有“的”的词组。
(2)观察归纳,讨论“的”的性质。可以让学生分组或者采取其他合适的形式,讨论这些带“的”的词组在有“的”的时候和没有“的”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找出“的”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把具有相同作用的“的”归为一类,看看“的”可以归为多少类,不同类的“的”有什么区别。
(3)添加词语,了解“的”的用法。思考课文中给出的词组哪些可以加“的”,哪些不能加“的”,可以加“的”的词组加了“的”之后结构和意义有什么变化。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不看书中的提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的”的性质和用法,最后由教师做出概括和总结。
二、相关知识补充
(1)“的”的不同用法。“的”一般分为助词“的”和语气词“的”这两类(也可以把“的”都看作是助词,内部再分为两类,即结构作用的“的”和语气作用的“的”)。“的”的后面是否有中心语,或者是否能补出中心语,是判断不同类的“的”的重要标准。“的”处于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中当然有中心语;“X+的”构成的独立指代事物的“‘的’字结构”,后面则可补出中心语:因此这一类的“的”都是结构助词。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的“什么的”是一个意义和用法相对固定的词语,后面虽然补不出中心语,这种“的”也是结构助词。而语气词“的”一般和“是”连用,后面补不出中心语。语气词“的”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是……的”结构表示过去的某一时间完成过某个动作或发生过某个事件,“是……的”结构对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方式等起强调的作用,如“我是昨天到的北京”;另一种是,“的”只出现在句尾,表示某一事件或事物在一定时期处于某种状态,“是……的”结构起到表示或增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如“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2)能不能加“的”。文中给出的几个词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如“候补党员”、“生活习惯”,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加“的”前后均为定中偏正词组。再一类如“夜晚记日记”、“天平不准”、“抓破了鼻子”,中间也可以加“的”,但加“的”后结构和意义都发生改变,即由谓词性词组变成了指称性的偏正词组,其中“夜晚记的日记”和“抓破了的鼻子”是指称一个事物,“天平的不准”是指称一个事件。而“师范学校”这一类,中间则不能添加“的”,因为这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2.2 补充课堂活动
●“一身二任”的词语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帮助同学们了解实词和虚词,动词和介词,同音词和兼类词等概念,了解这些词类成分和语法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一样
请同学们先来看下面的例子,然后一起讨论几个问题。
①叫弟弟打破了。叫了他一声。
②在哪儿工作呢?不在图书馆。
③给他打个电话。给了我一本。
④跟谁说过话呢?跟着这个人。
⑤管白薯叫红苕。你别管我了。
⑥朝我挥了挥手。他面朝大海。
⑦比爸爸还高呢。比不过鲁迅。
⑧为新中国奋斗。都是为了你。
⑨就按他说的做。按一下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