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640字。
联想与想象
关于“话题探究”
话题探究的内容,是这一节学习的“引子”。通过阅读一个有趣的寓言式故事,激发学生联想的兴趣,初步积累一点“联想”的感受,为学习“知识导引”作好铺垫。教师可以不作任何引导,让学生随意联想,然后给予指点。也可以给学生梳理一下故事的条件结果,指导学生明白联想的重点和方向,再去联想。学生联想的角度越多、内容越丰富越好。
材料的基本内容是,面对一把大锁,坚硬硕大的铁棒费了大力气也无法打开;瘦小轻巧的钥匙毫不费力地打开了。材料的关键句,小钥匙能开大锁是“因为我了解它的心。”“钥匙”根据“锁心”的凹凸,用相应的凹凸,“心心相印”,轻轻点拨,铁锁就被打开了。显然同学们的联想不能“就锁想锁”,而应该把这个道理联想到其他事物上去。
学生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去联想:
1.治病“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2.做人的思想工作,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而应该了解对方的想法,理解对方思想的症结,以心换心,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打开对方的心扉。
3.领导制定方针政策,先要调查研究,熟悉实际情况后,才能产生正确决策,不至于“蛮干”,“瞎指挥”。
4.选拔领导干部要找“懂行”的人,否则“外行领导内行”,工作难以开展。
5.阅读文学作品,要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思路意图,就容易理解鉴赏作品的精妙之处。
6.学习讲究方法,采取正确的步骤,就会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8.发展经济要依据客观规律,蛮干、盲干费力而不讨好。
9.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
“知识导引”的解读与处理
这部分内容是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联想想象的知识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
联想在作文中起到打开思路,搜集素材,甚至产生灵感佳构的作用。面对题目或话题,如果学生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浮想联翩,那么作文就好写多了。联想部分,告诉学生要围绕一个话题,作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即“复合联想”。课文中举了“春”“笑”“失败是成功之母”三个题目的例子。
其实,要让学生学会联想的方法,养成联想的习惯,形成联想能力,只教给一点知识,三两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要告诉他们一些具体的方法、可操作的步骤,并且经过多次的实践才能完成。我们可以把例子处理得更加明晰、具体,从例子中概括出具体的方法,把方法变成可操作的步骤,指导学生按步骤不断实践。如:
联想题目
联想方式
联想内容
春
相关联想
花朵、柳丝、绿草、燕子、风筝……
相似联想
婴儿、花季年华、充满生机的祖国……
延伸(类比)
冬去春来、苦尽甘来、死亡与新生……
联想题目
联想方式
联想内容
笑
罗列、归纳
笑的产生
心理学原理……
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