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690字。
莫里哀与《伪君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达尔杜弗这个人物的分析,引导学生憎恨伪善,远离伪善,认识真诚的可贵。
  2.了解什么是喜剧和喜剧中“揶揄”的手法。
  3.了解喜剧人物的“扁平”特征。
  教学设想
  一、《伪君子》是本教材中惟一的一部传统喜剧。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什么是喜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关资料”中摘选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一段,可供参考。在解释这个问题时,宜将喜剧与悲剧相比较。鲁迅关于“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说法虽不能作为定义,但却抓住了讽刺喜剧的内核,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讽刺与幽默是人的智慧的最高表现,即使是“正喜剧”也需要借助讽刺与幽默。事实上,悲喜剧精神是人对待人生的两面:对于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表示愤怒、悲伤和沮丧,就是一种悲剧的态度;对于生活中无价值的东西被揭露感到高兴,就是喜剧精神。喜剧中往往包含着悲剧的底蕴;悲剧也渗透着乐观的因素。到了现代,悲喜剧交相混杂,不仅有悲喜剧,还有荒诞剧、黑色幽默等错综复杂的美学形态。一个喜剧艺术家可能心底是极其悲哀的。在介绍莫里哀的一生时,应该指出这一点。莫里哀后期的作品中,悲哀色彩日益明显,从《恨世者》可以看出。我们可以把《恨世者》当作《伪君子》的姊妹篇来读。前者是揭露伪善者的可憎,而后者却道出真诚者的孤独。从现代喜剧艺术家卓别林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悲喜互渗。
  二、掌握“揶揄”的手法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在弄清什么是喜剧之后,就要进一步讨论喜剧的手法。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重点放在对于“揶揄”的研讨上。弄懂“嘻笑之怒,甚于裂呲”的道理。课内举了道丽娜对达尔杜弗的一段话作为例证,可以细心研究。另外,坏人也可以对好人实施揶揄,如达尔杜弗对艾耳密尔说:“我已经把他(指奥尔贡)摆布到这步田地:看见什么,不信什么。”还不妨离开教材,要求学生对某一种生活中常见的丑恶和愚昧,写一段揶揄性的台词。在学习中应该提醒学生对待恶人与有某种瑕疵的好人应该使用不同的语言。例如,对待达尔杜弗和奥尔贡的揶揄应该是不同的。对于好人的瑕疵进行揶揄应该有“厚道”作为底蕴。出于个人恩怨而对人尖酸刻薄是不可取的。
  赏析举隅
  一、关于伪善。在善与恶的交战中,“伪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存在着善与恶的斗争,就有伪善存在,就有达尔杜弗式的人物。在同伪善人物的斗争中,人们意识到,大密斯那种直来直去、当面揭穿的办法在道德上是好的,从策略意义上说却是愚蠢,往往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对付伪善的办法之一是“伪善”──这是人们在长期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当全家人都被置于达尔杜弗奸诈的鹰爪之下时,奥尔贡的年轻妻子终于想出了一个反败为胜的办法,即剧本第二个令人叫绝的“突转”,这是一个圈套:她约达尔杜弗来幽会,而让愚蠢的丈夫钻在桌子底下偷听。这回达尔杜弗果然中了圈套,居然厚颜无耻地让艾耳密尔用“实实在在的好处”来满足他的情欲。当艾耳密尔假意说这样做会得罪上帝时,达尔杜弗竟说:
  “如果您自己有上帝和我的爱情作对,去掉这样一种障碍,在我并不费事,您大可不必畏缩不前。”
  “不要害怕,满足我的欲望吧!”
  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眼见为实,耳听是虚”,奥尔贡终于醒悟了。这个圈套是戳穿骗子的决定一环。这种手法就戏剧技巧而言是常用的,在法文中叫“Les contre lemps”,也就是“请君入瓮”之意。在中国传统戏曲乃至现代舞台、银幕上依然是百用不厌。过去是把人藏在柜子里、桌子下,现代则使用录音机、录像机录下实情,以戳穿伪善者的假面。
  “以‘伪善’对付伪善”不仅是莫里哀的艺术技巧,而且是他所不能不取的生活哲学。他深知写作《伪君子》鞭挞圣体会的奸诈之徒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因此,他是极其小心谨慎的,努力表明他绝不是反对教士,而只是反对伪教士:“材料需要慎重,我竭尽所能,仔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