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720字。
外国消息两篇 
  教学指导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
  最重要的信息:日本投降了!──这是此篇消息最重要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信息,将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简洁、明了、有力地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句千钧。
  次重要的信息:杜鲁门总统今晚(1945年8月14日)7时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盟国停止了军事行动。──日本投降了,是谁宣布的,是什么时间宣布的,日本投降的后果是什么,作者在导语后,稍详细地作了报道,满足读者进一步的阅读期待。作者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喜悦:“造成历史上空前巨大破坏的战争随之结束。”法西斯轴心国彻底被打败了,世界和平终于到来了。
  次要的信息:日本投降的原因。──8天以前,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两天以前,俄国(苏联)宣布对日本作战。日本无力再战下去,只能“于本星期五宣布接受最后通牒中包括的全部条款”,但还是留了一条尾巴,要求继续保留天皇制,美、英、苏、中四国表示同意。
  再次要的信息:日本投降后的安排。──麦克阿瑟被任命为占领日本的盟军武装部队总司令;将举行日本投降仪式,美、英、俄、中等国将参加受降仪式。
  整篇消息,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叙述井然,信息丰富,充分表现一名职业新闻工作者的深厚功底。
  这是一篇美国记者撰写的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其立场、观点和角度基本上是“美国式”的。除了“日本投降了”这个主要的新闻事实外,其他信息完全是从美国人主导的角度来报道的:是美国总统宣布日本投降的;美国人主导了战争的进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盟国陆、海军停止了攻势;而日本投降后的安排,则是美国人担任占领日本盟军的总司令;美国人主办受降仪式,其他盟国派人参加。至于日本投降的原因,虽然也有客观的一笔,日本是遵照三强(美、英、俄)的最后通牒投降的,没有把功劳都归在美国一家身上,但强化了美国的因素:美国投了原子弹──“一种威力最大的炸弹”,而淡化了俄国宣战的因素(百万苏联军队击溃了日本关东军,记者没有提苏军的胜利),更没有提中国人的抗战。全文重点突出美国,作为一名美国的职业记者,他必然如此,也不好苛求。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中
  中国人写的有关周总理逝世的报道、回忆文章,我们见过很多了,这是一篇外国人写的消息,可能让我们感到一种别样的风格。
  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领导人,他的逝世引起了巨大震动。作为一名法国派驻北京的记者,他的报道不会是“悼词式”的,如常见的缅怀逝者的功绩,歌颂逝者的伟大,倾诉对逝者的哀思等。他的关注点在于周恩来总理逝世这一消息在广大中国人那里造成的震动和影响。
  中国官方发布周恩来逝世的消息的时间(新华社电传早晨4时多,北京电台早晨5时),中国人大部分还沉浸在梦乡。空旷的街道,默默地听着这沉痛的消息。作者似乎在暗示,不久这悲痛的消息将传遍中国各个角落,引起巨大的震动。
  由于消息尚未广泛知悉,记者重在抢新闻,所以他只能抓住有限的几个人物,对周恩来逝世造成的震动进行描写。即使如此,作者也成功地抓住了不同的细节去表现。在法新社大楼开电梯的姑娘,当记者(外国记者很敏感,一直关注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健康;而这些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是秘密)告诉她时,她“顿时放声恸哭”。“顿时”表明这是突如其来的噩耗,她情不自已,绝无虚伪,“放声恸哭”则表现悲痛之深之重。另一位中国口译人员,表现得比较含蓄(在那个时代,作为时常接触外国人的特定人员,他受的束缚比较多,而且知识分子情感相对含蓄,不可能像那个姑娘那样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情),但“眼中含着泪,嘴唇颤抖”,他虽然还说着“杰出的革命家”等惯用语,但是“我们没有料到。我们非常爱戴他”的表白,将他的悲痛心情和对总理的爱戴之情展露无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