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8020字。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省日照市2010届高三毕业生统一调研考试
  语    文          2010.1
  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题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中;不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卷相应的选择题栏上。
  3.答第Ⅱ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答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Ⅱ卷不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角落/角逐    衡量/车载斗量    纾难/独出机杼
  B.薄弱/单薄    龋齿/踽踽独行    蚊蚋/生性本讷
  C.露天/露脸    期间/挑拨离间    胴体/武力恫吓
  D.供应/提供    押解/浑身解数    剽窃/膘肥体壮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家具    合拢    不落窠臼    眼急手快
  D.编纂    抱怨    不厌其烦    蜚短流长
  C.磨蹭    渲泄    春意阑珊    指手画脚
  D.胁迫    提纲    如愿以尝    撕心裂肺
  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就甲型H1N1流感是否会“卷土重来”咨询有关专家,其中六人认为会出现新一波甲型流感疫情,而五人认为其可能性不大,剩下一人则说“抛个硬币决定吧”。
  B.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展出的新式武器:歼-10型战斗机、歼轰-7A型战斗机“飞豹”、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等,引起了全世界人们强烈的兴趣。
  C.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D.以黑格尔-哥特式建筑为例(12到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模拟辩论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比赛项目,这是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被称为剑拔驽张的竞赛。
  B.82岁高龄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朱伯谦告诉记者,“南海一号”无论是市场价值还是文物价值都是相当高的,但还不能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
  C.面对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期待在中国3G设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D.在市体育馆举办的“2009中国李白诗歌节”开幕式,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验,每当节日结束时,全场就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掌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绿色和平”等国际环保组织联合发起了数万群众参加的游行活动,希望借助游行活动敦促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
  B.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垃圾短信有向制造传播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等“变种”蔓延的趋势,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
  C.在几位律师起草的《三鹿奶粉受害者赔偿方案》中,有关条款将受害者分为四类,根据不同类别估算医疗费、护理费和各类赔偿费高达39亿元。
  D.关于11月10日朝韩海军舰艇在西海北方界线海域发生交火的事件,必将导致目前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朝韩两国发生军事冲突乃至战争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吟诵的前世今生
  雅 集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垫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形式是依照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