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0个字。
《词五首》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资料链接: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引”和“近”一般比较长。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脉()嶂()勒()擎()羌()
鬓()麾()寐()舴()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过尽千帆皆不是()
(2)斜晖脉脉水悠悠()
(3)燕然未勒归无计()
(4)老夫聊发少年狂()
(5)鬓微霜()
(6)会挽雕弓如满月()
(7)八百里分麾下炙()
(8)了却君王天下事()
3.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作者,字,(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2)《江城子》作者苏轼,字,号,北宋文学家,派代表人物。
(3)《破阵子》作者,字幼安,号,(朝代)著名的。
(4)《望江南》作者,本名岐,字长卿,代诗人、词人。
(5)《武陵春》作者,号易安居士,(朝代)女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