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5.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
2.认识和体会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3.了解唐代古体诗的基本特点.
4.理解并掌握诗中文言字、词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想象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2.鉴赏本诗的构思和意境.
德育目标
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磁带 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李白及写作背景;通过诵读,体会唐代古体诗的特点;理清诗歌脉络;初步感知浪漫主义手法.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随着他寂寞潦倒的一生,也丰富了他诗艺的殿堂,可以说“明月”装饰了李白的诗.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思索一下李白的与月有关的诗句:
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 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⑤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
(李白画像及相关注解)
难怪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诗中不免有些夸张,但正是在这些夸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浪漫主义的诗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李白极具浪漫风格且与夜月相关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5岁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对社会生活有所体验,同时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从而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进京本想借此机会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一介词臣,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并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