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4-18《祭十二郎文》备课资料
整理、改编:仪征中学 林依然
韩愈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出身贫寒,3岁成了孤儿,由兄嫂抚养成人。刻苦读书,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擢第。曾任监察御史等官职。贞光十九年,关中一带遭受旱灾,他上书请求宽免百姓的赋税摇役,触怒皇帝,被贬为山阳县令。元和十二年(817),以行军司马的身份佐宰相裴度平定淮西吴元济的叛乱,升刑部侍郎。后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家酒,历任兵部、吏部待郎,有“韩侍郎”之称。公元 824年,病故,谥号“文”,故后世又称之为“韩文公”。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是中唐文坛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以明道”,文道并重;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推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见解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其作品集有《韩昌黎文集》。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记叙文十分生动,写人、记事状物都很感人。

韩愈古文主张
文以载道
  韩愈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在于“载道”,主张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用古文宣传儒家之道,也就是圣人道德教化之道。文学应该作为宣扬教化的工具,故文章内容以儒家学说为本,针对六朝文章侧重形式、忽略内容的弊端。他又认为“文”(形式、修辞手法)、“道”(内容)皆不可缺,但道先于文。他说:“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又说:“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唯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
务去陈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