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斯坦福大学需要招聘一名教师,上百人竞争这个职位。西里也递上了申请书,最后只有西里等到14人获得了面视的机会。与西里同住的人是一位来自州的年轻应聘者,叫亚当斯。他嗓音洪亮,口才极好,处处表现聪明伶俐的样子,西里把他看成了最大的竞争对手。
果不其然,在经过了又一次测试之后,只剩下西里和亚当斯两个人了。考平小组对聘请谁犹不决,只得让他们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演讲,视演讲水平再定。演讲的题目叫作《古代玛雅人谜》。
演讲那天,在校的教师学生一千多人来到礼堂,西里和亚当斯坐在了主席台。直到这时,西里才惊恐地发现自己苦心孤诣准备的演讲稿不翼而飞了。
校长宣布说,演讲顺序按名字第一个字母的排序进行,亚当斯先讲。坐立不安的西里眼看着亚当斯潇洒地拿出讲稿,娓娓动听地讲了起来,听众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西里听了一会儿,发现亚当斯所讲的稿正是自己那不翼而飞的讲稿,他心里又气又急,但又毫无办法。申辩是没有用的,根本没人信呐!再说亚当斯滔滔不绝的口才的确不错,自己在这一点上确实不如他。正当西里这么自艾时,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亚当斯演讲完了。
轮到西里了,他所知道的关于玛雅人的一切全在那个演讲稿上,要另辟蹊径避开亚当斯所剽窃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他一副颓丧的样子,只得毫无自信地重述着亚当斯刚才的演讲内容,他那结结巴巴、断断续续的讲话不时引来听众的哄笑。听从们无不以为这两人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当他讲完后,台下响起几声礼节性的掌声。
校长及考评小组成员退出会场,讨论该用谁的问题。不过场内听众心中都已有数,这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果然仅仅一会儿工夫,校长们就出来了。校长说:“各位,我们考评小组已经做出选择,聘请西里-迪尔先生!”
所有的观众都愣住了。
校长继续说:“让我把我们讨论的情况向大家披露一下吧,亚当斯先生口才过人,知识渊博,我们都深感钦佩,但是请不要忘了,亚当斯先生是拿着稿子演讲的,而西里先生凭着记忆力,把前者的演讲内容重述了一遍。很显然,在此之前他不可能看到这些内容,我们所要的正是这种有记忆天赋的人。”
听众陆续走出会场,校长走到惊魂未定的西里面前,握着他的手说:“祝贺您,西里先生,不过我得提醒您一句,以后在我们这儿工作,可得把重要的材料放好,因为下次我们可能不再需要有超强记忆力的人了。”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苦心孤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怨自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开头交代亚当斯“嗓音洪亮,口才极好,处处表现出聪明伶俐的样子”有什么用意?
3. 读文中的画线句子,揣摩此时西里的心理。(不超过40个字)
4. 亚当斯的演讲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可是他却落聘了,为什么?
5. 结尾处校长的话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6. 请结合文章所表现的主题,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①人们总是说时光会冲淡一切的,淡到无影无踪,淡到自己也会疑惑是不是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段故事,淡到你再也想不起当初的执著究竟是为了什么。正如东坡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②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曾经的刻骨铭心真的可以淡如烟云?
③1952年,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到日本演出,偶然听说有个擦鞋童为了能够听到他的琴声,千方百计凑钱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票。演出结束后,他穿越了贵宾席,避开了社会名流的盛情簇拥,径直走到低档席,找到那位孩童,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孩子羞怯地说:“我什么都不要需要,只想听听您的琴声。”梅纽因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把自己心爱的小提琴送给了他。
④30年后,梅纽因再次访日演出时,他设法找到了当年那位孩童。这些年来,他的生活依旧清贫,充满了坎坷,但30年来他无数拒绝了许多想以高价购琴的人。当梅纽因再次问他是否需要量帮助时,他仍和第一次一样回答:“我什么都不需要,只想再听听您的琴声!”
⑤当熟悉的旋律再次从那把旧琴上流淌出来,当空中再次充满那穿越时空的情感时,在场者无不泪流满面……
⑥世间有了音乐的流动,便有了永恒的情感!
⑦也许,只有音乐,才是世间真正无国界的语言。
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人不像现代人仅仅把诗词、音乐当作高雅的消遗,而是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据说高明的乐手抚琴时,若有通音律解其心者偷听,在弹琴者发挥得淋漓尽致,听者心潮起伏之际,那琴弦往往会骤然断裂!这细细的一根弦,实在是难以承受得住那种无形的力量,而两颗心也会同时被惊动。人们心中也是有着一根弦的,只有两个人的心弦同时被拔动,心才能相通,意才能相随。所以知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有着“长存浩气,勿忘情义,日后再相知未晚”的情愫,彼此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言语,甚至连暗示也显得多余,当饮酒时自会举杯同饮,当高歌时自会携手放歌。其实,人们所期待的,不正是这样一份心灵的依托与牵挂吗?
⑨很多年以前,一叶扁舟静静地漂于湖上,俞伯牙端坐抚琴,琴声如水般从他的十指下流淌出来,伯牙全部的情感已融入其中。钟子期闭目倾听,伯牙意在高山,琴声高昂激越,子期赞曰:“巍巍然如泰山,妙哉!”伯牙琴声一转,柔和悠扬,子期曰:“妙哉!洋洋然如江河。”一曲终了,余音未散,高山流水传为千古佳话……
⑩无论对傅伯牙还是钏子期来说,能够遇到对方,实在是他们的福气。那种肝胆相照、惺惺相惜的情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长叹,又是多少人内心狂热的呼喊!
○11子期死后,伯牙谓世无知音,于是绝弦破琴,终身不复弹琴!
○12牙师好觅,知音难求!
○13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人我们一生中也许只能碰到一次,跟你擦肩而过的可能正是你寻觅已久的。你遇到了是你的运气,而失之交臂,则是一种悲哀。
○14回头看我们所经过的岁月,确实有太多的东西淡去了,那只是因为它本身就没有真正感动过我们,本就没有进入我们的心。在我们的生命中,它们只是一些点缀而已。我坚信有一种情感永远不会被时稀释,这,才是生命中的主旋律。去除了一切的粉饰和雕琢,你可以被任意一个音符感动,透过记忆模糊的界限来重温某些温柔的瞬间……
1.读过全文,作者认为什么东西才是可以“永恒”的?
2.第○1段中引用苏东坡词是为了说明什么?
3.第○3段中写梅纽因找到擦鞋童时,为什么会“泪水夺眶而出”?
4.音牙大师梅纽因与擦鞋童和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可以删去其中一个?为什么?
5.说说第○8段中划线的词语“淋漓尽致”在文中的语境义。
6.联系全文,说说第○12段“牙师好觅,知音难求”的含义。
7.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音乐作为立意的角度,表现关于“永恒”的人生感悟。
B.文中多处引用古代诗词,说明人类自古就有永恒的情感。
C.文章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层层深入,让主题逐步表现出来。
D.文中写赠琴与摔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一种真挚的情感。
8.全文结尾说:“去除了一切的粉饰和雕琢,你可以被任意一个音符感动,透过记忆模糊的界限来重温某些温柔的瞬间……”你有过这种情感体验吗?请描绘出这样一个让你感动的“瞬间”。(50个字左右)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 ,回答文后的问题。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谈天。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风趣幽默,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和事。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他们正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成功的人。
于是他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一书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教授大为惊喜,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后来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流传开来,鼓励了许多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我没有读过这本曾在韩国引起轰动的书,但凭我的人生经历,我已经感知到了它要说的一些道理:人生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有能做到;用不着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和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的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有是水到渠成的。
1.选用文中的词句给本文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这位韩国学生研究韩国成功人士心态的起因是_________。
3.文中“举重若轻”中的“重”是指_______________,“轻”是指_____________。
4.“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是说成功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出两个表现同一内容的成语或格言俗语。
5.请你就本文中你最喜爱或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谈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在生物界,传统观念认为,由于无法直接或间接利用阳光的能量,地层18米以下应是生命的荒漠。而事实却做出了相反的回答。1987年7月,美国科学家在新奥尔良城郊的海岸边5000多米的地下深处,挖掘出3500多种微生物。8年之后,在罗马尼亚卢日地区一座封闭了550万年的洞穴中发现了48种安然无恙生活着的动物。在对海洋的研究中,科学工作者也觉察到了相同的情况。有人曾将灵敏度很高的摄影胶卷诱放置深海2500米处,打开,让其自然感光,结果无丝毫曝光的痕迹。然而人们借助人造光源和深潜器观察,却清晰地分辨出,2500米深的海底电缆上,匍匐蠕动着虾、乌贼、章鱼等15种动物。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其中的部分奥秘。原来,与地表生命靠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来维持其生存的基础不同,在永远黑暗的环境中,生命是依赖地球内部的热能和物质的新型食物链来维持其生存的。
1.画线句“而事实却做出了相反的回答”中“相反的回答”指的是什么?
2.把摄影胶卷放入深海2500米处而无丝毫曝光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3.“地表生命靠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来维持其生存的基础”中“其”指代的是什么?
4.“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其中的部分奥秘”中的“奥秘”指的是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