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450字。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归类
整理人:吴荣华 蒋红娟 审核者:甘永 2009-11-30
表达技巧(写法)分类: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这组术语从总体上看不是并列的,存在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表达技巧”“写法”的提法比较笼统,主要立足诗词的整体写作技巧,因此答题角度可大可小,既可着眼整体分析,也可就局部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提法是针对诗词整体或局部作比较具体的分析,考试中大多表现为对局部的分析理解。这三个术语隶属于“表达技巧”范畴。
表现手法又称艺术手法。它主要针对诗词局部效果而言的,大致可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表现手法是高考中频频考查的内容,也是今后此考点命题的方向。
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二、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比兴)、对偶、夸张、双关、借代、互文、设问、反问等。
1.比喻:它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比喻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
2.象征: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事理并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叫做象征。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如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是秋风萧杀,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却精神百倍,方兴未艾,长安城里遍地黄金璀璨,清香弥漫;实际上,诗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如火炬象征光明,乌云象征黑暗,松柏象征高洁,雄鹰象征勇敢等等。
象征可以根据人们习惯和约定束成,往往选择人们所熟悉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表达一种特定的思想意蕴。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