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30字。
  科目  语文  年级  高二  班级  C170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论语》十则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重    点  
      诵读、熟悉、背诵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难    点  
      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用具   
    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二、教师讲解课堂内容
  【一】检查课前预习
  (1)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é) 诲(huì) 裘(qíu) 敝(bì)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
  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  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   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⑤是智也(是:代词,这)
  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湘潭县九中教师统一备课纸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
  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E.重点虚词
    主要是“于”、“而”、“之”、“且”,请学生针对原文,选择例句自己归纳其用法。
  (2)学生根据注释,依此翻译节选各则,并思考每一则所反映的儒家的思想是什么,体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
  (3)其它自学内容:
  学生自学成才教材第19页“阅读指南”之“《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了解孔子以及儒家的主导思想。
  【二】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文本内容讲析
  1.“学而”篇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教学板书  教学后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