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10字。
姑苏菜艺
课文研讨
整体把握
民俗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可以囊括人类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劳动成果,既包含着物质的部分,也包含着非物质的部分。拿“食”这一方面来说,吃什么,怎么吃,这里也大有学问和讲究,它们就构成了所谓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比较发达,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往往都有体现自我特色的饮食文化。《姑苏菜艺》以苏州菜为观照焦点,抓住苏州菜的特点和烹饪艺术,展示出苏州传统饮食文化独具匠心的某些方面。
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开门见山地指出苏州菜的好,引领下文;第二层,介绍苏州菜在选材、烹调上的三大特点,重点表现它的“精细”和“新鲜”;第三层,最后两段,以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眼光关注苏州菜的将来。其中,第二层是文章的重点,传递的信息较为密集,表达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概括要点如下:
① [总写]苏州菜的三大特点
A特点:精细、新鲜、品种随着节令的变化而改变
B形成:苏州的天、地、人决定的(整体因素)
精细──苏州人的性格,做事特点
新鲜──鱼米之乡的环境
变化──节令和蔬菜的生产
C具体表现:鸡丝嵌绿豆芽、苏州人对新鲜食物嗜之如命等
② [详写]苏州菜的“精细”
A精细特点的缘起
精细虽然主要表现为宾馆、饭店里的菜,但它起于苏州家常菜的制作
精细需要时间、智慧和耐力,苏州人不缺乏
B精细的风格
华朴相错,但主要以朴为主
精细主要是烹饪的艺术,而不是热衷于原料的高贵和形式主义
C精细特点的现实命运
整体:受到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文明的双重冲击
具体:“精细”没有被彻底消灭,但也只能保留在较小的、传统的范围之内
③ [略写]苏州菜的“新鲜”
主要是关注这一特点的现实命运
问题探究
1.苏州菜艺是苏州文化和苏州人性格的集中体现。每一种饮食文化,都是一张精美而生动的“名片”,那上面既记录着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风俗习惯,也记录着人们的智慧、性格和人生态度。苏州菜闻名于它精细、新鲜等特点,而这些特点终究是由苏州的自然环境和人(天、地、人)来决定的。所以,文章在介绍、描写苏州菜艺的同时,尤其注意通过苏州的菜来表现苏州的风土和人情,表现苏州人的性格和生活情趣。苏州菜讲究新鲜,因为苏州是江南的鱼米之乡,河湖密布,气候温和湿润,利于鱼虾繁殖和作物生长,从自家的水码头上也可以捞鱼摸虾,谁还要吃那些不新鲜的鱼虾呢?苏州人偏爱的头刀韭菜、青蚕豆、鲜笋、菜花甲鱼、太湖莼菜、马兰头等,其主料都是当地的物产。也正是苏州具有这样良好的原始农业环境,才可能促成苏州人舍得在吃上施展自己的智慧,在餐桌上做文章,养成他们在饮食上的情趣和心境:“四时八节都有时菜,如果有哪种时菜没有吃上,那老太太或老先生便要叹息,好像今年的日子过得有点不舒畅,总是缺了点什么东西。”吃,在苏州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填饱肚子,它不仅是苏州人对生活的仔细品位,也是对人生的慢调细理。烹调,不是加工食物,而是在加工艺术;吃,也不是满足单一的生理需要,而是在品位艺术,是满足更高的精神需要。作家回忆50年代的一次宴会,厨师云集,一顿饭吃了四个钟头。苏州人愿意在菜艺上花时间、智慧和耐力,所以苏州菜三大特点之首是精细。而能做到精细,终究与苏州人性格温和、不急不火、办事精细是分不开的。菜要“一只只地下去,一只只地上来”,能做到这样的精细,舍苏州人还会有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