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阶段的第一次话题作文,让我们在批阅时喜忧参半。喜:佳作妙笔生花;忧:劣作积重难返。喜:内容充实,技法创新;忧:内容单薄,形式老套。在我们遴选的20篇佳作中,也不难发现一种习惯思维在作祟。真正堪称佳作的文章,为数还不太多。
记叙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它需要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去表现人物或具体事件。一篇文章只有800字左右,如果只用300--500字去表现所要表现的内容,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从内容的充实性角度来看,此类文章普遍存在一个通病:议论开头,议论结尾,中间一段简单的300--400字记叙性文字,内容极为单薄。从文体上看,此类文章是典型的“四不象”作文。从写作技巧的角度看,此类文章的作者在应付式的写作,写什么,怎么写,事先没有准备,缺乏整体的构思。这样的文章,高考中基本是35分以下。因此,我们倡议记叙文写作要:务实、创新,于细微处见精神。
所谓“务实”,就是在你正确地把握了命题的前提下,选取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材料,用实实在在的描写去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谓“创新”,就是在你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之后,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在文章的谋篇布局方面独运匠心,用新颖的思维去剪裁组接素材。而细节的把握与处理往往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因此,希望我们大家在平时作文中,先不要急于动笔,想好了再写,不写则已,要写就要写出新的内容,新的结构,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让读者享受阅读的快乐。【编者按】高一阶段的作文训练,重点是如何写好记叙文。写作之所以较为困难,就在于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双重转化,即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现”写作过程。记叙文写作,需要作者在丰厚的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抓准命题的内涵,选择好的素材,运用巧妙的构思,精心组织的语言,表现作者对命题的内涵把握。
〖话题材料〗我们每个人在付出的同时,都在承受他人给予我们的恩惠,许多人无私的付出,才使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攀升。因此,对于别人的付出,我们常常心怀感激。感激天道启迪,感激地厚载物,感激父母恩泽,感激老师启蒙解颐,感激朋友关怀友爱,感激……
请以“感激”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务实篇』
绿叶对根的眷恋
高一⑶班 潘晓
我不喜欢歌颂,那些华而不实的文字,我认为是一种虚伪,是一种亵渎。因此,我只写些关于翁老师的小事,没什么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实中有个怪老头叫翁利民。
我称他为老头,其实并不老,大概在40岁左右,但他的后脑勺的少许白发和他那一身破T恤儿,真的把他衬托得老了许多。扭曲的五官和满脸的皱纹拧在一起,我原本以为我已经很丑了,唉——没想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唯一值得我欣赏的地方,那就是他的眼睛。已经不能用锐利来形容他的眼神了,应该是锋利,像一把德国开山刀能一刀把你剖开,直看到你心中的那些小来。谁要是敢在他课上干些偷偷摸摸的事来,嘿嘿!后果大家尽情的想象吧!
我很喜欢叫他老翁,同学们也都这么叫。有时课间看到他,就混在人群中嚣张的怪叫一声:“老翁!”他听了也就笑笑,胆大的上课的时候竟也老翁长老翁短的,他听了就用厚厚的物理书使劲地砸向讲台,满嘴的方言和唾沫就像流弹碎片一样喷了出来:“谁在下面废话?安静!”有时候顺手没抄到书,一巴掌拍到讲台上,接着立刻把手放到腰间来回搓,疼得脖子都红了,结果全班爆笑。
老翁的办公室离我们教室有一段距离,在路上就一摇三晃、不紧不慢地走着,嘴里叼着根烟,还直哼哼,不知道哼的什么调,真像菜市场里买菜的老大爷。碰到比较熟的老师,就会像八爪章鱼一样搂着人家的脖子一路谈了起来,有的老师想用手推开他,不知是没好意思还是楼得太紧,总是没有成功的。到班上门口时,刚好打铃,灭掉烟头,扔进痰盂,进班上课。
学电学那一章时,老翁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的说了起来:“昨天下午有人请我修家里的灯了。”说“请”的时候他用了一个重音,还甩头发,“被我两三下给搞定了。”说到这里,满脸的得意。有的同学立刻喊道:“你就吹——吧”“怪不得我们昨天没看见你,原来捣鼓了一下午的电灯泡啊——”班上哄笑起来,他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