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20字。
  冥屋 
  课文研讨
  整体把握
  小时候家乡纸扎店老板糊“阴屋”,长大后大都市上海也在糊“阴屋”,作者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儿时东邻糊“阴屋”艺术的怀念,隐隐透露出对现代工业化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制度下的“艺术品”的不满。
  同样是糊“阴屋”,但在制作的态度、风格、时间、规格、价格等方面却有天壤之别:儿时东邻纸扎店老板在糊“阴屋”时,态度潇洒,从容不迫,十分悠游。糊成的阴屋,不过三尺见方,两尺高,但“一切都很精致,很完备”,尤其是“厅里的字画,他都请教了镇上的画师和书家”。因此,做出来的阴屋,“实在算得一件‘艺术品’了”,而这个“艺术品”的价格只有一块几毛钱。大都市上海的纸扎店糊“阴屋”,动员了大大小小十来个人,作战似的紧张了三个小时,在组织上、方法上都是地道的现代工业化。糊成的阴屋,“简直是上海式的三楼三底”,但只是机械地制作,全然没有了“艺术制作”的兴趣。而这些大规模的“阴屋”“船”“桥”“库”价值不菲,价值四百余元。
  这种制作的不同,给作者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儿时东邻的艺术化的糊“阴屋”让人喜欢,而且是“常常喜欢看”;而后者虽然期待着并“用了和儿时同样的兴味看着”,可是,这样的“工程”,恐怕再也不愿意看第二次了吧。
  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时代的印痕也烙在这些封建的迷信的仪式上”这句话?
  茅盾出生于1896年的浙江桐乡乌镇。这是一个颇有文化底蕴的小镇,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这时的手工业还保持了较原始的状态,所以给人艺术的感觉。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现代工业已经比较发达了,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了纸扎业上,工业化、机械化的操作取代了以前的精工细作,更加追求规模和效益,更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化。所以,作者说“时代的印痕也烙在这些封建的迷信的仪式上”。
  语言品味
  为了突出大都市上海纸扎的现代工业化特色,作者在短短的篇幅里用了两个“精密”,四个“紧张”。“精密估计”写出了现代工业化作业的程式化,而“精密的分工”则说明了现代工业化作业的流水化;四个“紧张”形象地揭示了现代工业化作业忙碌、紧凑的特色,让人不禁想起了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的滑稽形象。“精密”“紧张”正是现代工业的特点,这种精密、紧张与儿时家乡的纸扎“艺术”的悠游从容形成了鲜明对比,套用作者的话,那就是“当真有天壤之差”。当然,现代工业化的纸扎也就失去了它“艺术”的美感。
  教学建议
  一、这篇散文描写了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纸扎工作,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些不同的?作者在对这些不同的描述中渗透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二、文章最后一句“时代的印痕也烙在这些封建的迷信的仪式上”是一个阅读难点,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
  三、如今,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仪式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比如用于丧葬的纸扎再度兴起,且纸扎的内容有了变化,由以前的纸人纸马等变为了现代的楼房、汽车、家用电器等。可以请学生搜集媒体上的有关报道,在班里进行一次现代的封建迷信批判会,反思这些活动复活的原因。
  四、纸扎艺术除用于丧葬仪式外,在民间还承担着烘托喜庆气氛等娱乐功能,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亲手制作一些纸扎作品,或搜集、制作一些诸如剪纸等其他纸制手工作品,在班上举行一次纸艺汇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