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080字。
  古诗歌鉴赏训练九
  56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暑  旱  苦  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释】①昆仑:传说中的仙山。②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岛。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分)
  (2)刘克庄称此诗“识度高远”,结合诗歌,请简要说明此诗的“高远”。(4分)
  【参考答案】
  (1)分两层。前四句写因酷热而想象天上人间酷旱,后四句写虽有清凉世界却因不能与人们同往而不忍独游其间的感想。
  (2)诗人憎恶暑热干旱,但诗歌并不囿于个人狭隘的情感,而是忧虑天下人们处于暑天旱热之中;诗人个人虽有清凉之处避暑,但他的愿望却是让天下的人们都能躲避暑天旱热之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诗人的高尚胸襟。
  56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
  (1)本词最后两句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田园朴的喜爱和赞美(或: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1分);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满(或:对不屈精神的赞美)(1分)。【换为: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或:对不屈精神的赞美);(1分)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满(或: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1分)】
  (2)答案:协调。(1分)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朦胧,颜色深暗,(1分)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1分)。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颜色深沉),使黑色的乌鸦在林外历历可见(1分),用“点”字,使画面不但不粗疏空旷,而且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