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10字。
  妈祖 
  课文研讨
  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散文,描述了故乡拜祭妈祖的盛况,介绍了有关妈祖庙的兴建与整修状况,抒发了作者对妈祖的崇敬、热爱之情。全文语言朴实、简洁,感情真挚,于平实的记述中蕴蓄着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洋溢着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
  开头,作者娓娓道来,向读者介绍他故乡的一位女神:妈祖。接着描述故乡祭奠妈祖的盛况,重点描写其中的民俗文化活动。然后,引申开去,述及妈祖在世界的影响。
  第2段,介绍晚年出游时所拜谒的妈祖庙,重点写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的历代重修、扩建的情况。作者出游,“凡所到处,如有妈祖庙,必前往拜谒”。作者对此未加渲染,但从这一朴实的叙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妈祖的崇敬之情。作者写湄洲岛上妈祖祖庙之不断整修扩建,可见人们对妈祖的爱戴之深,不因时光流逝而冲淡,反而与时俱增。何以至此?作者到“升天处”的感慨,从一个侧面给予我们明确的答案:“念及这里是吾乡一位胸怀拯救民众于苦难之中的大志的女子与故土告别之处,老实说,心中自然出现一种虔诚和崇敬之情。”这里,作者虽是在表达一己之感慨,实则表达了故乡民众之心声。感情朴素真挚而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第3段,写回程时游历贤良港。贤良港是一个古海港,作者突出表现一个“古”字。这一段,作者重点写“古井”和“古码头”,“古井”和“古码头”均为宋代遗址,至今保存下来,可见人们对此遗迹的珍视,同时也给我们以深邃的历史时空感,引人沉思。
  第4段,紧承上文文脉,天后祖祠的主持人的一番口述和提问,引发了作者对贤良古港的遥想和感想。遥想当年多少在湄洲岛的“大祭”都是由此港出发,以及当年海运的繁荣。作者想象着当年的情景,面对着这一片独特的海域,感慨妈祖的诞生以及被人们奉为女神“决非偶然”,因为“她代表我国人民的某些优良品质”,“代表了我国人民对于此等品质的无限尊崇和敬慕”。
  最后,再承上文文脉对妈祖进行评价和赞美。“家乡莆田有关方面编了一册《妈祖的传说》,约我作序,不敢违命。”一方面关照文章开头,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和乡民对妈祖的缅怀和爱戴,引用《序》中的一段话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妈祖的无限崇敬。
  这篇文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地方有很多,如这篇游记散文不同于一般景物游记,它写的是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所涉及的人物又是作者心中的“神”,是作者人生的楷模。对于这里的人文景观作者怀有无限的敬意,但是作者所用的文笔却是朴素的,毫不张扬,亦不夸张,那么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呢?再如,文章的主要篇幅写的是妈祖庙及相关遗址,但作者的感情总是指向妈祖,文章标题就是“妈祖”,这二者是如何统一的?探讨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写作具有启迪意义。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涉及对民间传说和民间信仰中的“神”的祭拜,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如对关公、包拯、济公等的信仰与祭拜。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所熟悉的民间祭拜的“对象”展开“民间信仰”研究,看看这些祭拜表达了我国民间怎样的情感与愿望。
  参考资料
  妈祖
  妈祖是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尤为信奉。
  妈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姓林名默,于距今一千余年前的北宋建隆元年(960)诞生在福建莆田湄洲湾口的湄州屿,卒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终生未嫁。她的远祖曾做过唐朝的州刺史,父亲林愿为莆田都巡检。
  记载妈祖生平的大量文献资料中,传说神化成分很多,如她初生时,一个月没有啼哭;刚刚一周岁,见到诸神像,即摇动小手作叩拜状;五岁能诵《观音经》,十一岁能跳悦神舞蹈,再大一点儿,“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