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630字。
  歌谣六首
  击壤歌 
  整体把握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击壤歌》。
  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歌者反问: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当然,如此闲适安康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与帝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也有评论云:“能使民安其作息、饮食即帝力也。得末句翻空一宕,调便流逸。”另一种解释是把“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从而突出了此歌谣反对“天命论”的色彩,歌者感叹:老天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不管持哪一种解释,这首民歌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 
  上邪 
  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热烈的情歌,是少女对爱情的坚贞不移的盟誓,一直被视为我国早期情爱诗歌的经典。解读这首诗,有三个要点需要把握。
  其一,热烈喷薄的情感。一般将《上邪》看做是女子的自誓之歌,首句“上邪”,主人公呼天为誓,犹言“天啊”,可以想见其神情之庄重,有千言万语在胸中想要抒发。接下来直率地表达了“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进而立誓,语言短促有力,斩钉截铁地表白了自己对爱的忠贞不渝。语言错落跌宕,表达感情酣畅淋漓,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她火一般的热情。
  其二,想象丰富,表现力强。女子所列举的五个“与君绝”的条件,极尽浪漫夸张之能事,“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个个惊心动魄。高山夷为平地,江河枯竭,冬天打雷,夏天飞雪,天地合拢,这是怎样一种天地剧变、世界末日的情景啊。这五种自然界很难出现的现象都被主人公想象出来,使得此诗表现力极强。读者也要充分调动想象力才能体会其中所表现的海枯石烂的爱的信念。
  其三,艺术上独具匠心。山陵之坚定不移,江水之源远流长,通常用来象征爱情的品格。然而主人公反其道而用,设想山河消逝,四季颠倒,宇宙毁灭的灾难,然后才吐出“乃敢与君绝”五个字,字字千钧,掷地有声。逆向思维,反面设誓,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不仅大大加强了誓词的分量,同时也更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
  清代《古诗赏析》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这个评析总结得很到位。坚贞不移的信念,火一样的热情,主人公率真的个性,以及铿锵有力的誓言,使这首小诗拥有了动人心魄的力量,堪称“短章之神品”。  
  西洲曲 
  整体把握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