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90字。
高一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狰狞 银铮 诤谏 峥嵘岁月
B.诅咒 趔趄 租赁 神情沮丧
C.怆然 踉跄 创伤 油烟呛人
D.浣女 皖南 惘然 置若罔闻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秋瞑 冥思苦想 海寇 豆蔻年华
B. 醇厚 淳淳告诫 纶巾 囫囵吞枣
C. 迁滴 嘀嘀咕咕 还酹 捋虎须
D. 咽气 无语凝噎 湍急 呕哑嘲哳
3.下列四句话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数百万大军都已灰飞烟灭,这眼前一股子兵力,凭他三头六臂,也不过一扫而光。
B. 他感叹过去飞黄腾达的日子,今天看来,不过是南柯一梦。
C. 在位时,他家门可罗雀,笑语喧哗;退位后,就没人愿意上门了。
D. 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4. 选出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
夜是____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地_______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_______。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_______出来了。
A.漆黑 漂起来 减淡 辨别 B.墨黑 浮起来 变浅 分辨
C.墨黑 漂起来 变浅 辨别 D.漆黑 浮起来 减淡 分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文。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二、默写。(23分)
1.王 维《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王昌龄《从军行》(之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的描绘了边塞景色,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1分)
3.写出刘禹锡《石头城》中借月抒怀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李商隐《锦瑟》中的这四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用了四个典故。(2分)
5.柳永《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离别的时间、地点。(1.5分)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 与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意相似。(1分)
7.“月”是古典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请分别默写出王 维《山居秋暝》、柳永《雨霖林》、姜夔《扬州慢》中写月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白居易《琵琶行》中乐声的描写很精彩,诗人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继而纷繁清脆。请默写出相关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接着作者又在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
9.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用了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1分)
10.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有“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 之句,表达了人们对使扬州城被洗劫一空的战争的控诉和怨恨。(1分)
11.请依次写出下列作品中带有“愁”的词句。
(1)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2.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 《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