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880个字。
探寻规律 把握走势 增强教学有效性
――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一、2009年重庆中考语文试题的命题依据
1、贯穿课改理念,促进学生发展。
09年重庆中考语文试题,继续保持了07、08年的命题态势,保持稳定,稳中求变,变中有新。试题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至9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范围,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常见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第1题)、常见常用词语的正确书写(第2题)、常见常用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色彩及使用范围(第3题)、常见病句的修改(第4题)、文学常识的掌握(第5题)、名篇名句的默写(第8题)、浅易文言文的阅读(第9题对句中文言实词的解释、第10题文言句子的翻译)等都突出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及识记、理解和运用等技能的考查。
在综合探究中,考查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及思维方法。如第7题要求学生从3则材料中提炼两条反映我国60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学生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飞速发展”这两个关键词,再仔细观察统计表,准确阅读两则材料。从学生观察及阅读后提取的信息可以考查出他们的思维过程是否正确、思维聚焦是否合理、信息筛选与提取方法是否恰当,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简明、规范。
新课改认为,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因此,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试题注重激活学生的善良本性,唤醒他们的关爱之心,锤炼其坚强品格,培育其勇敢精神,使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如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二)“我们为什么活着”,能引起学生深刻追问生命存在的理由,积极思考和探究生命存在的本质要义,努力坚守生命存在的价值追求和可贵尊严,健全和完善自我生命。教育学生既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也要能够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敢于牺牲生命(第18题、第23题)。
2.彰显学科特色,突出能力立意。
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突出了能力立意。如文体知识(第13、16、17题分别涉及小说的中心事件、人物形象分析、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第21、22题涉及文章结构知识)、理解能力(第20题理解重要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第15题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第11题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综合探究能力(第7题第1小题筛选提取信息,第2小题既抓本体与喻体特征,又照例句进行仿写,第3小题准确概括与简洁表达)、情景体验与探究表达能力(第12题学生只有真正体验到“滁人游”的快乐,才能用自己的话生动描写,第18题学生只有沉浸在震撼、感动、悲痛等各种复杂情感氛围中,体验到六个身患绝症的孩子那种生命的坚强、心灵的纯洁而高贵、精神的伟大而崇高,才能真